日前在上海召開的滬港國際肝病大會上,廣州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候金林教授公布了替比夫定在中國的Ⅲ期臨床試驗結果。統計數據表明,替比夫定在HBV抑制效果、治療1年后丙氨酸轉氨酶(ALT)復常率及HBeAg 陰轉率方面均好于對照藥拉米夫定。
該試驗共納入332例(其中HBeAg陽性290例、HBeAg陰性42例)慢性乙型肝炎成年患者,用替比夫定(167例)或拉米夫定(165例)治療,并進行為期2年的療效對比。經過1年治療,替比夫定在抗病毒及臨床療效方面明顯優于拉米夫定。與拉米夫定相比,替比夫定能顯著降低HBV DNA水平(分別下降6.22 log10對5.4 log10,P=0.0004)。病毒載量低于可檢測水平的患者替比夫定組多于拉米夫定組(70%對43%,P<0.0001)。治療應答率、HBeAg轉陰率、ALT恢復正常者替比夫定組均高于拉米夫定組,分別為87%對54%(P<0.0001)、31%對20%(P=0.0473)、89%對76%(P=0.0033)。血清轉換率替比夫定組為25%,拉米夫定為18%。治療中耐藥性發生率替比夫定為4.5%,拉米夫定為1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該試驗結果支持替比夫定對中國慢性乙肝病人具有良好療效和安全性的結論,并與最近公布的GLOBE研究結果十分接近。
信息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200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