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手術治療是治療頸椎疾患的有效方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不管是采用前路還是后路手術,術后患者上、下肢痛癥狀很快恢復和緩解,但是肢體麻木和肌力減弱、大小便功能恢復緩慢,嚴重者甚至無法恢復。自2005年1O月至2007年8月,作者采用頸痛片治療該類患者3o例(觀察組),與采用芬必得和VitBl治療的15例(對照組)對比,效果滿意。現總結報告如下。
藥物治療觀察組術后第2天開始給予頸痛片口服。
療效評定結果經治療按上述標準評定,結果如附表所示,頸痛片組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7%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頸痛片治療頸椎病術后麻木綜合征療效優于芬必得和VitB1。
頸椎病的發病機理早在1992年,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就提出了頸椎病發病原因的“軟性學說”,認為壓迫癥狀主要由軟組織壓迫引起,由于慢性勞損、無菌性炎癥,造成局部水腫和軟組織增生,壓迫和刺激神經、血管產生一系列癥狀。而“骨性學說”認為
骨質增生刺激周圍軟組織引起局部無菌性炎癥,造成滲出、水腫,壓迫和刺激頸部血管、神經、脊髓等出現一系列癥狀。無菌性炎癥產生炎性因子和自由基,造成骨組織細胞的損傷,這種損傷加速骨質增生。周而復始,形成惡性循環。
頸椎病術后麻木綜合征的發病特點 不論是脊髓型頸椎病還是頸椎間盤突出癥,其主要臨床表現都是由于蛻變突出的間盤或骨贅壓迫脊髓或刺激脊神經的前支和后支,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作者通過臨床觀察發現,術前一部分病人的疼痛癥狀往往掩蓋了肢體麻木癥狀,表現為麻木不明顯或輕度麻木,術后因為壓迫的解除肢體痛溫覺的迅速緩解,表現為麻木癥狀為主,疼痛癥狀減弱或消失,肢體肌力減弱以及大小便功能恢復緩慢,甚至不能恢復,我們把這種臨床表現
定為頸椎病術后麻木綜合征。
頸痛片治療頸椎病術后麻木綜合征的機理 頸椎病屬中醫“頸肩痛”范疇,與血瘀氣滯、脈絡閉阻證相關,手術更導致正氣虛弱,脈絡損傷,瘀血阻滯,氣血運行不暢,脈閉。頸痛片通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消除神經根及周圍組織水腫和無菌性炎癥,緩解神經根局部的壓迫癥狀。方中的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威靈仙祛
風濕,通經絡,止痹痛,治骨鯁,善治頑痹、久痹;葛根表解肌,升陽透疹,解熱生津。善治頸項強痛;羌活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對風寒濕痹出現上半身疼痛者更適宜,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川芎能抑制血栓素(TxA2)的生成L4J,對尼群地平受體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頸痛片采用先進的制備工藝—— 超微粉碎與CD包埋技術,有效的保護了中藥中揮發油類有效成分,提高了藥物的穩定性及藥物利用度,增強了療效。該藥具有改善血液循環、抗炎、抑制膠原蛋白合成、促進增生疾病的轉化和吸收、增強吞噬細胞功能等作用。因此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血腫吸收和抑制脊髓神經根及周圍水腫,從而改善脊髓及神經根的缺血缺氧狀態,防止術后粘連,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其具體作用機理尚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