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后增生性疤痕影響患者外觀和功能。目前臨床上仍缺乏簡單有效的防治方法。1983年perkin等在使用彈性帶壓迫疤痕時為防止彈性帶與疤痕的直接摩擦而在二者間加入了硅凝膠,結果發現經此類治療后.效果大大好于單用彈性帶者。由此揭開了硅凝膠對疤痕的抑制作用并受到廣泛的重視。各種硅凝膠制品相繼問世。國內自九十年代起也將硅凝膠產品逐漸應用于臨床。為探討硅凝膠在疤痕防治的機理,進一步明確硅油分子對疤痕成纖維細胞的抑制作用,我們對上海威寧整形制品有限公司的硅凝膠疤痕貼膜進行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現將臨床應用結果總結如下:
l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來源:采用中美合資上海威寧整形制品有限公司出品的硅凝膠疤痕貼膜。該貼膜制作時在硅膠中間加入了彈性網狀支架,使整張貼膜不會因不斷使用而收縮變形。使用面經特殊加工加入粘性成份,使之和患處能自然粘合。此類貼膜無需特殊保存,有效期近2年。
l 2 使用方法:創面完全愈合后l~2周即可開始使用。先用溫水將患處輕輕洗凈并拭干,將硅凝膠貼膜附貼于患處,自然粘合。關節部位或不易粘貼平整處可用繃帶包扎使之緊密接觸。一般每天連續使用達l2小時即可。故可選擇在睡前使用。第二天晨起時揭去,保證了白天活動不受影響。揭下之貼膜可重復使用1個半月。粘性減退時仍有治療作用。貼膜上如有皮屑雜質粘附,可用清潔布類擦去,并不影響療效
2 臨床資料
2.1 一般資料本組共67例,其中2例為女性胸骨前手術后復發之疤痕,35例為愈合后的中厚皮片供皮區,其余20例為燒傷后愈合創面。年齡最大52歲,最小l8個月,平均31.4歲。使用部位、創面情況及使用時間見表l,表2(略)。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2組,第一組為自身對照研究組,即供皮區和部分面、頸、雙手燒傷后愈合之創面,均在愈合后2周左右使用貼膜,共
3 結果
3.1 整體結果軀干部位使用硅凝膠貼膜,能較好地與疤痕面粘貼,肢體部位使用時需用彈力繃帶簡單固定 所有使用前有痛、癢癥狀的病人,平均使用2天后即主訴明顯緩解。貼膜使用時間越早,則癥狀減輕越快,后期肢體功能受影響程度就越輕。(本組僅2例病人因出院后使用貼膜時未將表面癡皮等雜物清除,故初期疼癢等癥狀改善不顯著)。本組67例使用硅凝膠貼膜的病人無1例有明顯的過敏反應和其他毒副作用。
3.2 自身對照組 1周時絕大部分病人整體感覺創面痛、癢癥狀改善,但外觀無明顯區別。1月時使用貼膜的疤痕面較平整,充血情況明顯輕于對照組,3月時二組比較差別顯著,治療組疤痕明顯比對照組平滑,色澤也顯淺淡,且病人主訴表面柔軟有彈性,對照組剛疤痕表面高低不平,色素沉著明顯,疤痕僵硬。
4 討論
增生性疤痕的預舫和治療方法繁多,但療效大多不佳,如七十年代公認的彈性織物制成的衣、套等行壓迫治療。因某些部位如會陰、面部等難以達到所需壓力而療效欠佳;某些抑制疤痕增生的外用藥物也存在使用繁鎖、顯效慢、遠期療效差等弊端。而目前使用的硅凝膠貼膜則有如下優點:使用方便、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經對比研究,近、遠期療效均較佳,無毒副作用,無過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