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評價左代溴夫定125 mg每天1次和每天4次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對照臨床試驗。226例帶狀皰疹患者分別接受左代溴夫定125 mg每天1次(1 12例)或每天4次(114例)治療,療程7 d,再隨訪3周。結果:新水皰停止出現時間,單次劑量組平均為3.88 d,4次劑量組為3.79 d,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水皰完全消退時間、開始結痂時間、全部結痂時間、開始脫痂時間、全部脫痂時間、疼痛開始減輕時間和疼痛完全消失時間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單次劑量組有34.5%、4次劑量組有30.4%的患者皮損痊愈后仍存在皰疹相關疼痛。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5.4%和9.6%。結論:左代溴夫定125 mg每天1次和每天4次治療帶狀皰疹同樣有效,但單次劑量組更方便、安全。
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
1.入選標準:年齡l8~70歲的帶狀皰疹患者;皮損出現時間(定義為紅斑、丘皰疹或水皰出現的時間)<72 h;簽署知情同意書。
2.排除標準:某些特殊類型的帶狀皰疹如伴腦、眼角膜或結膜、耳部受累者;患處出現血皰或局部壞死者;患處并發有其他明顯的可能會影響療效評價的皮膚疾病者;皮疹局部合并細菌或真菌感染者;已知對左代溴夫定及其化學結構類似藥物或賦形劑有過敏史者;已知有嚴重的免疫功能低下,或需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者;患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者;患有神經、精神疾病或嚴重內分泌疾病者;治療前4周內曾使用過氟尿嘧啶或類似抗癌藥物者;治療前4周內系統應用過抗病毒藥物;治療前2周內局部應用過抗病毒藥物;妊娠、哺乳或使用不適當避孕措施的婦女;近期有酗酒史或藥物濫用史者;治療前4周內曾參加過其他藥物臨床試驗者。
二、方法
1.試驗藥品:左代溴夫定(商品名左代,Zostex)由德國柏林一化學股份公司(美納里尼集團)提供,規格125 mg/片;同時提供左代溴夫定模擬片(安慰劑)。
2.用藥方法和療程:每天口服受試藥品4次,每次1片。要求患者嚴格按序服藥,兩組的第1次藥物均為活性藥物,后3次給藥4次劑量組為活性藥物,單次劑量組為安慰劑。療程7 d。
3.臨床觀察:在0,4,8,14,21和28 d分別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進行評分。臨床體征包括丘皰疹/水皰、糜爛、紅斑/水腫。丘皰疹/水皰的評分標準:0分為無丘皰疹/水皰;1分為丘皰疹/水皰數目<25個;2分為丘皰疹/水皰數目25~50個;3分為丘皰疹冰皰數目>50個。糜爛的評分標準:0分為無糜爛;1分為1~3處糜爛,或糜爛面直徑<
三、療效判斷
1.主要療效:新丘皰疹/水皰停止出現時間。
2.次要療效:丘皰疹/水皰完全消退時間、開始結痂時間、全部結痂時間、開始脫痂時間、全部脫痂時間、疼痛開始減輕時間、疼痛完全消失時間。臨床療效按四級標準評價,痊愈即皮損基本消退,癥狀消失,療效指數≥90% ;顯效即療效指數60% ~89%;好轉即療效指數20%~59%;無效即療效指數<20%或癥狀/體征繼續惡化。療效指數=(治療前總積分一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痊愈和顯效病例合計為有效病例。皰疹后神經痛(PHN)定義為患者皮損結痂全部脫落后皰疹相關疼痛仍然存在。
四、統計學方法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協方差分析(ANCOVA)、Wilcoxon秩和檢驗、X2檢驗或非參數檢驗。P≤0.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一、一般資料
共進入臨床試驗229例,其中單次劑量組1 14例,4次劑量組1 15例。完成研究分別為109例和111例。提前退出研究分別為3例(失訪2例,患者要求退出1例)和3例(不良事件2例,違反方案1例);剔除病例分別為2例和1例?砂踩栽u價病例分別為112例和114例。單次劑量組1 12例,男49例,女63例;年齡(39.05 4-14.54)歲;病情積分(6.19 4-1.74)分;體質量(64.14±11.90)kg。4次劑量組114例,男58例,女56例;年齡(38.14 4-14.60)歲;病情積分(6.12 4-1.69)分;體質量(65.47 4-12.04)kg。兩組的人口學資料及其他基線特征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二、療效評價
新丘皰疹,水皰停止出現時間單次劑量組平均為3.88 d,4次劑量組為3.79 d,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兩組間各項時間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在各時間點臨床療效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皰疹后神經痛發生率在單次劑量組為34.5%,4次劑量組為30.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0.44,P=0.50)。
三、安全性評價
共有22例患者發生不良事件(9.7%),其中單次劑量組8例(7.1%),4次劑量組l4例(12.3%),兩組比較, =1.70,P=0.19。17例(7.5%)患者發生與研究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單次劑量組6例(5.4%),表現為頭痛2例次,惡心2例次,頭暈、無癥狀肝酶升高、胃部不適、腹瀉各1例次;4次劑量組1 1例(9.6%),表現為頭暈4例次,頭痛3例次,無癥狀肝酶升高2例次,皮疹2例次,發熱、肌肉疼痛、惡心、胃痛、嗜睡各1例次。兩組比較, =1.31,P=0.25。
討 論
目前在歐洲批準的系統治療帶狀皰疹的藥物包括阿昔洛韋、萬乃洛韋、泛昔洛韋和左代溴夫定,在抗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方面左代溴夫定顯示了更好的療效,優于阿昔洛韋和其衍生物。
Wassilew等比較左代溴夫定125 mg每天1次和阿昔洛韋800 mg每天5次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療程7 d。結果顯示,左代溴夫定可以明顯縮短新水皰發生時間;明顯降低PHN(定義為皮疹痊愈后存在或產生的皰疹相關疼痛)的發生率,隨訪8一l7個月,左代溴夫定為32.7%,阿昔洛韋為43.5%。他們比較左代溴夫定125 mg每天1次和泛昔洛韋250 mg每天3次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療程7 d,結果顯示兩組療效和安全性相似;在3個月時,PHN定義為在開始治療后持續存在至少中度疼痛3個月)發生率左代溴夫定為1 1.3%,泛昔洛韋為9.6%;對于/>65歲的患者,左代溴夫定明顯縮短皰疹相關神經痛持續時間,分別為39.5 d和57.5 d。
本研究比較左代溴夫定125 mg每天1次和每天4次治療帶狀皰疹,療程7 d,結果顯示,兩組療效相似。在停藥時,臨床痊愈率兩組分別為26.4%和15.2%;在2周時分別為70.6%和67.6%;在3周時分別為89.9%和89.2%;在4周時分別為94.5%和96.3%。皰疹相關疼痛的發生率亦相似,分別為34.5%和30.4%。而與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5.4%和9.6% ,盡管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單次劑量組有低于4次劑量組的趨勢。單次劑量組和4次劑量組各有1例和2例患者發生無癥狀肝酶升高,各有1例患者經過5個月和3個月保肝治療,肝酶才恢復正常。
總之,左代溴夫定125 mg每天1次和每天4次治療帶狀皰疹同樣有效安全,但單次劑量組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