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時地在身上、臉上或四肢發出一塊塊紅腫且很癢的皮疹塊,常常越抓越癢,越抓越腫。發作次數從每天數次到數天一次不等。慢性蕁麻疹病因復雜,臨床治療效果差。慢性蕁麻疹不會傳染的,蕁麻疹俗稱風團,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使用司他斯汀片聯合蕁麻疹丸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顯著,現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選擇 從2006年8月至2007年11月筆者所在科門診就診的慢性蕁麻疹患者中選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18-70歲,平均35歲,療程2個月至5年,平均1.7年,治療前評分(7.55±1.86)分,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0例,對照組50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評分等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符合慢性蕁麻疹診斷的標準,即病程6周,瘙癢性紅斑和風團,每天或幾乎每天發作,性別不限。治療前1個月內未使用過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l周內未使用過抗組胺藥物。排除標準: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嚴重心、肝、腎及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正在口服大環內酯類及抗真菌藥物者,膽堿能蕁麻疹、物理性蕁麻疹及皮膚劃痕癥者不予入選。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司他斯汀2次/d,1mg/次,蕁麻疹丸2次/d,10g/次,療程為28 d,每周復診,于4周末停藥,隨診4周。
1.3 觀察指標及記錄方法 于治療前、治療后7 d、14 d、28 d分別評估病情,按臨床癥狀輕重分0-4的4級評分方法,分別記錄患者瘙癢程度、風團的數量大小、風團發生次數及風團持續時間。(1)瘙癢:0分為無癢感,1分為輕度瘙癢,2分為中度瘙癢(可忍受,對正常生活有一定影響),3分為重度(不能忍受,明顯影響生活或睡眠);(2)風團數量:0分為無風團,1分為l-1O個,2分為l1-25個,3分為25個以上;(3)風團最大直徑:0分為無風團,1分為直徑1.5 cm,2分為直徑2.5 cm,3分為直徑2.5 cm以上;(4)風團持續時間:0分為無風團,1分為1 h,2分為12 h,3分為12 h以上。將各項評分相加為總積分。
1.4 療效判斷標準 根據隨診判定的總積分計算癥狀積分下降指數,作為療效判定標準。癥狀下降指數=(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痊愈為癥狀積分下降指數≥90%,顯效分60%≤癥狀積分下降指數<90%,進步為60%>癥狀積分下降指數≥30%,無效為癥狀下降指數<30%,有效率以痊愈加顯效計算。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對兩組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第28天治療組與對照組有效率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顯著性;第7天與第28天治療組內有效率經統計學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2.2 不良反應 蕁麻疹丸聯合司他斯汀治療組出現3例輕度嗜睡,1例出現頭昏;對照組5例出現口干,2例出現頭昏,2例出現便秘;兩組均未停藥中斷治療或減量治療,停藥后不良反應自行消失。
3 討論
蕁麻疹丸清熱祛風、除濕止癢,能顯著減輕瘙癢癥狀,極大縮短瘙癢持續時間,顯著改善皮損。蕁麻疹丸能利用微囊滲透技術,藥物有效成分能迅速達至患病部位,有效清除血毒,迅速解決病癥,在服用后伴隨藥效的作用,可以很好地起到止癢止痛效果,從源頭清血毒,徹底改變血熱、血燥、血瘀的現象,有效根除臟毒,從源頭杜絕血毒問題,保證潔凈的血液進入血管內,有效地防止皮炎濕疹、蕁麻疹的反復發生,患者治愈后復發率大大降低。
司他斯汀不但有抗組胺作用,還有抑制變態反應相關的多種炎癥介質的釋放而起到廣泛的抗炎作用。蕁麻疹丸聯合司他斯汀治療慢性蕁麻疹,治療4周有效率達90%,協同作用明顯,減少了長期口服抗組胺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