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系指在有適量靜脈血回流的情況下,由于心臟收縮和(或)舒張功能障礙,心排血量不足以維持組織代謝需要的一種病理狀態。一般癥狀為勞力性呼吸困難 疲勞 乏力 食欲不振 呼吸困難 平臥呼吸困難,其主要發病原因有:心肌舒縮功能障礙、心室前負荷過重、心室后負荷過重、心室后負荷過重、長期處于高動力循環狀態等。
心臟是一個高活力、高能量消耗的器官。無論心肌舒張或收縮都需要充足的能量供應,當心肌能量供不應求出現心肌能量“饑餓”狀態時,則會導致心肌的舒縮障礙,從而發生心衰。在心肌收縮過程中,無論在推動Ca2 的運轉上或者在粗細肌絲的滑行上,都必須有充分的能量供應和利用。否則,即使收縮蛋白正常,也將導致收縮性能的減弱。當原發性心肌病變、心肌缺血或梗死及心臟負荷過度等病變時,可發生心肌能量代謝障礙,都可引起心肌收縮減弱。
愈來愈多的資料證明,自由基在心肌改建和心衰發生發展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自由基參與心肌改建和心衰的作用機制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通過對細胞膜(包括線粒體、溶酶體膜等)結構中的不飽和脂質過氧化作用,使結構和功能受損,輕者細胞功能障礙或喪失,重者細胞死亡。利心丸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顯療效,以下為利心丸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報告:
方法:將90例心功能Ⅲ~Ⅳ級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A、B、C 3組,分別用利心丸、利心丸加小劑量地高辛及常規劑量地高辛治療,療程均為1個月,全部患者均常規服用利尿劑、硝酸酯類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作為基礎治療。
結果:A、B、C3組患者心功能總有效率分別為83.3%、93.3%和90.0%,B組與A、C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3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均顯著提高,以B組為優(P<0.05),舒張晚期/舒張早期最大血流速度(A/E)比值A、B組均顯著改善(P<0.05,P<0.01),A、B兩組患者并發的室上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總數均較治療前顯著減少(P<0.01,P<0.05)。
結論:利心丸與小劑量地高辛合用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明顯提高療效。(
參考來源:李立志,張京春,徐鳳琴,張東,李軍,史大卓,衷敬柏利心丸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