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西酞普蘭治療兒童抑郁和情緒障礙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對23例兒童抑郁和情緒障礙患者給予西酞普蘭治療,初始劑量10mg·d-1,1w后視病情逐漸增加劑量,最高劑量≤50mg·d-1,平均劑量25±5.69mg·d-1,療程8w。對存在嚴重失眠癥狀者酌情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于治療前及治療第4、8w末采用艾氏兒童行為量表評定臨床療效,副反應量表評定不良反應。艾氏兒童行為量表減分率≥60%為有效,<60%為無效。以艾氏兒童行為量表<5分為臨床痊愈。結果 治療第4、8w末艾氏兒童行為量表評定總分、抑郁、焦慮、強迫因子分均較治療前有顯著下降,差異有極顯著性(P均<0.01)。常見不良反應有體重增加,輕度胃腸道反應。結論 西酞普蘭治療兒童抑郁和情緒障礙療效顯著,安全性高。
【關鍵詞】 兒童;抑郁;情緒障礙;西酞普蘭
西酞普蘭是選擇性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中對5-HT選擇性最強的一種新型抗抑郁藥物[1],臨床應用效果較為肯定,且副作用小[2~6],但應用于兒童的報告較少。本研究應用西酞普蘭對兒童抑郁和情緒障礙進行治療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選取河南省駐馬店市精神病醫院住院的23例兒童抑郁和情緒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情感障礙的單次發作或反復發作抑郁癥、雙向情感障礙抑郁相,或特發于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情緒障礙的診斷標準;(2)艾氏兒童行為量表(CBCL)[7]評分≥40分,其中抑郁、焦慮和強迫得分超過常模標準;(3)性別不限,年齡<18a。排除標準:(1)有嚴重自殺企圖或自殺行為者;(2)需合并電痙攣或其它抗抑郁藥治療者;(3)有嚴重藥物過敏史、嚴重軀體疾病、癲癇及正在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者。22例完成8w觀察,1例因出院隨訪失敗而脫落,但納入療效和不良反應統計分析。其中,抑郁障礙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齡13.54±2.03a,平均病程7.59±3.77mo;情緒障礙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年齡11.60±3.04a,平均病程7.20±2.97mo。聯用苯二氮艸[]卓類藥3例,時間≤1w。
1.2 方法
1.2.1 給藥方法 西酞普蘭初始劑量10mg·d-1,早飯后口服,1w后視病情以10mg·w-1的速度逐漸增加劑量,平均劑量25±5.69mg·d-1,最高劑量≤50mg·d-1。療程8w。伴有嚴重失眠者,酌情使用苯二氮艸[]卓類藥物。
1.2.2 療效評定 于治療前及治療第4、8w末采用CBCL評定臨床療效,副反應量表(TESS)評定不良反應。CBCL減分率≥60為有效,<60%為無效,以CBCL<5分為臨床痊愈。用藥前及用藥終止時進行體格檢查及血常規、血生化(包括肝、腎功能等)和心電圖檢查。
1.2.3 統計方法 全部數據采用SPSS10.0軟件包處理,并進行t檢驗或χ2檢驗。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CBCL評定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CBCL、TESS評定(略)
由表1可知:治療第4、8w末CBCL總分和抑郁、焦慮、強迫因子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差異有極顯著性(P均<0.01)。
2.2 臨床療效 依據臨床觀察和CBCL減分率評定,有效率82%,痊愈率69%;起效時間7~15d。
2.3 TESS評定 本組患者不良反應較輕,主要為胃腸道反應(10%),且以惡心為主,多發生在治療的第1w。口干、軀體不適等不良反應少且輕。治療前后血壓、脈博差異無顯著性(P>0.05),尿素氮(BUN)、谷丙轉氨酶(ALT)、血常規、心電圖治療前后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國外文獻報道[1],西酞普蘭是一種高度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能有效地提高突觸間5HT濃度,而對NE能受體、M膽堿受體、組胺H受體、多巴胺D1和D2受體、苯二氮艸[]卓受體、阿片類受體和r氨基丁酸(GABA)受體的親和性低。Beck報道[8],西普酞蘭在SSRIs中不良反應最輕,治療抑郁及情緒障礙療效確切。近年來逐漸用于兒童抑郁障礙、兒童強迫癥及兒童孤獨癥的治療[9]。
本研究應用西酞普蘭對兒童抑郁和情緒障礙進行8w的觀察表明,該藥治療兒童抑郁障礙和情緒障礙有效,起效時間一般在10d左右,不良反應少且輕,并隨著治療的進展逐漸減輕或消失。提示,西酞普蘭是一種理想的治療兒童抑郁和情緒障礙的藥物。由于本研究樣本例數較少,而且觀察時間較短(8w),對于長期療效和不良反應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Andersen G,Vestergard K,Lauritzen L. Effectiv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with the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citalopram[J].J Clin Psychiatry,1994,28:1099
[2] 周鈺倩,張成,曾愛瓊.西酞普蘭治療抑郁性情感障礙的療效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2,28:54
[3] 王進良,劉曉偉,楊國平,等.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臨床觀察[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4,14(1):16
[4] 宋昊,郭本玉,陳佐明.西酞普蘭與氟西汀治療首發抑郁癥療效比較[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4,10(3):180
[5] 王永學,龍金亮,孫梅玲.西酞普蘭與氯丙咪嗪治療強迫癥對照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5,11(1):17
[6] 王秀麗,胡雄,李花.西酞普蘭治療糖尿病伴發抑郁障礙32例臨床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4,10(4):251
[7] 張作記.行為量表手冊[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雜志,2001,10(特刊):207
[8] Beck P.Acute therapy of depression [J].J Clin Psychiatry,1993, 54:18
[9] Wan DD,KundhurD,Solomons K.Citalopram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a preliminary report[J].J Psychiatry Neurosci,2003,28(1):55
作者單位:463000 (河南·駐馬店)駐馬店市精神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