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下珠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
肝炎對改善肝炎癥狀、體征,促進肝功能恢復及血清標志物轉陰,已有文獻報道,但其對T細胞亞群的影響尚未見報道,本文采用
葉下珠片治療慢性
乙肝62例,觀察其療效及T細胞亞群的變化,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材料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所有病例均來自于我院門診和住院患者,均符合1990年全國病毒性肝炎學術會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且HBsAG、HBcAB、HBeAG均為陽性,122例采用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2例,男48例,女14例,年齡18-48歲,其中包括慢性遷延性肝炎38例,慢性活動性肝炎24例,并且對治療組中16例患者治療前后檢測T細胞亞群,(與16例正常獻血員作為對照);對照組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齡17-46歲,其中包括慢性遷延性肝炎36例,慢性活動性肝炎24例;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
2、方法
a.對照組給予一般保肝治療(包括維生素、益肝靈、肌苷等),不加用任何抗病毒劑免疫制劑;治療組在一般保肝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葉下珠片,每次4—6片,一日三次,三個月為一個療程。
b. 療效判定標準1。顯效:納差、乏力、腹脹等癥狀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復正常;2。有效:納差、乏力、腹脹等癥狀好轉,肝功能好轉,ALT及TBIL下降25%以上者;3。無效:癥狀體征無好轉或進一步加重、或肝功能ALT及TBIL下降小于25%者。
c.肝功能檢測采用自動生化檢測儀檢測:乙肝血清標記物采用放免法檢測; T細胞亞群采用APAPP法檢測。
結果
1、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經治療,治療組療效顯效41例,有效16例,無效5例,對造組顯效25例,有效20例,無效15例,兩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顯效 有效 無效 治療組(n=62) 41 16 5 對照組(n=60) 25 20 15
2、乙肝血清標記物的變化 治療組62例,治療后HBsAG陰轉2例, HBeAG陰轉24例,對照組60例治療后HBsAG無一例陰轉,HBeAG陰轉4例,經統計學處理,兩組HBeAG陰轉有顯著性差異(P<0.0001)。 3、T細胞亞群的變化 對治療組中16例患者治療前后分別檢測T細胞亞群CD3+、CD4+、CD8+、及CD4+/CD8+的變化,并對16例獻血員作比較,結果,CD3+、CD4+升高,CD8+下降,CD4+/CD8+升高 CD3+ CD4+ CD8+ CD4+/CD8+ 治療前(X±s) 57.6±6.5 31.3±5.5 27.4±3.3 0.84±0.14 治療后(X±s) 65.4±8.2 37.0±7.5 24.0±4.5 1.36±0.19 對照組(X±s) 70.0±5.1 45.0±5.2 25.0±2.6 1.75±0.13
討論:本文62例治療后HBsAG轉陰2例,轉陰率為3.2%;HBeAG陰轉24例;轉陰率為38.7%,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差異,并且療效優于對照組,這可能與其抑制乙
肝病毒復制,抗病毒有關。另外與細胞免疫功能的提高可能亦有一定關系。從上表可以看出治療前CD3+、CD4+、CD8+、CD4+/CD8+下降,CD8+升高,這與國內外報道是一致的。經葉下珠片治療后CD3+、CD4+升高,CD8+下降,CD4+/CD8+回升,雖然與正常對照組比仍有差異,但與臨床治療前比較均有明顯改善,說明葉下珠片能改善細胞免疫功能,而細胞免疫功能在決定肝炎的臨床表現及病毒感染過程中尤為重要,免疫活性細胞能終止病毒的感染。因此免疫功能的改善從而改善了肝炎的臨床表現、肝功能,并且抑制HBV復制,在抗HBV方面有很大的潛力。并且葉下珠系純天然植物藥、無毒、低費、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不失為一種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