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濟新特網上藥店,數十位執業藥師提供用藥指導!投訴熱線:(020)66843700
藥房介紹
|
藥品專題
|
藥品導購
|
問答頻道
|
服務指南
藥房動態
|
上市新藥
|
慈善贈藥
|
藥師博客
|
其它用藥
首 頁
腫瘤科
肝病科
神經科
精神科
皮膚性病科
眼 科
風濕免疫科
心腦血管科
糖尿病科
泌尿生殖科
營養消化科
更多
婦兒科
常備用藥
醫療器械科
您現在的位置:
百濟新特藥房網首頁
>>
精神科
>>
抑郁癥
>>
抑郁癥常規用藥
美國抗抑郁藥處方量十年增長高達68%
來源: 醫師報社 作者:王欣 瀏覽:
發布時間:2009-9-2 9:57:00
全球疾病負擔報告(GBD)2004年公布的數據顯示,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總負擔的14%,約1/3成人疾病由神經精神異常引起,中低收入國家占全球神經精神疾病負擔的3/4。在中等收入國家(包括中國),神經精神疾病引起的疾病負擔遠大于感染、心血管疾病和
腫瘤
等,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元兇”。
抑郁癥
是嚴重危害人類心身健康的常見精神疾病。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日趨白熱化以及壓力舒緩之道缺乏,抑郁癥離我們越來越近: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抑郁癥發病率約為11%,全球抑郁癥患病人口達1.2億,抑郁癥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四大疾病;我國抑郁癥發病率為3%~5%,目前已有約3000萬患病,每年帶給中國的經濟負擔達621.91億元。預計到2020年,抑郁癥可能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第二大疾患。
近日,美國聯邦醫療支出專組的調查結果顯示,1996-2005年,雖然到醫院就診的抑郁癥患者數量呈減少趨勢,接受心理治療患者的比例大幅減少,但抗抑郁藥的用量卻增加了近兩倍。
現狀&數字
抗抑郁藥處方量 屢創新高
由美國醫療保健研究和質量署開展的聯邦醫療支出專組調查結果令人震驚,1996-2005年,雖然到醫院就診的患者數量持續減少,但是抗抑郁藥的用量卻增長了近兩倍。(Arch Gen Psych. 2009,66:848)
哥倫比亞大學Mark Olfson等的分析包括近5萬例年齡≥6歲、至少服用一種抗抑郁藥的兒童和成人,采取問卷調查方式,涉及的精神科藥物主要包括抗抑郁藥、抗焦慮藥、情緒穩定劑、情緒興奮劑或抗精神病藥。結果顯示,1996年,有1330萬美國人服用抗抑郁藥,占美國人口的5.84%,而2005年該數字分別高達2700萬和10.12%(ARR=1.68),其中6~17歲兒童接受抗抑郁藥治療的比例上升78%。校正地域差異、收入、保險水平和自訴精神健康狀況后,美國10年間抗抑郁藥的處方量增長仍高達68%。而且,聯用抗抑郁藥和其他抗精神病藥物者也顯著增加(AHR=1.77)。然而,10年間抑郁癥患者的服藥率變化不大(1996年,26.25%;2005年,26.85%),絕大多數服藥者并非患抑郁癥,主要被用于緩解適應障礙、背痛、神經痛、焦慮等不適(ARR分別為1.92、1.54、1.44和1.34)。此外,伴隨抗抑郁藥用量增加的是接受心理治療者比例的大幅減少,即從1996年的31.5%跌至2005年的19.8%。
抗抑郁藥處方量的增加步伐日益加快,并且呈全球蔓延趨勢。美國抗抑郁藥處方呈階梯樣增加,主要由精神科醫生、全科醫生、家庭醫生和內科專科醫生開具(見圖1、2)。在西班牙,女性公民中服用抗抑郁藥的比例高達24%。英國的抗抑郁藥用量也創歷史最高,2006年英國醫生開出的抗抑郁藥處方超過3100萬張,比2005年增加6%,百優解等抗抑郁藥用量一年內增長10%。
早在2004年,就有英國媒體驚呼,英國已成為“百優解國度”!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的英國成年婦女服用抗抑郁藥。生育子女、照顧雙親、離婚等壓力都成為觸發女性抑郁癥的因素。為了克服考試引發的焦慮,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服用抗抑郁藥。2003年,就有14萬張抗抑郁藥處方開給了16~18歲的學生。
中國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抑郁癥發病率為3%~5%,目前約有3000萬人患病,每年帶給中國的經濟負擔達621.91億元。北京的調查數據顯示,北京社區15歲以上人群,抑郁癥的終身患病率為6.87%,調查時點患病率為3.31%,以此推算,北京地區抑郁癥的現患人數約達30萬。然而,市民對抑郁癥的知曉率較低,6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僅不足10%的患者接受相關藥物治療。
相應醫療負擔 越發沉重
近日,美國醫療保健研究和質量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996-2006年,美國有關抑郁癥以及其他精神疾病的醫療支出增長近兩倍,其中治療費用從3500萬美元增至5800萬美元,漲幅接近2/3,從而精神疾病繼心臟病、
癌癥
、創傷相關疾病和哮喘后,“榮登”疾病醫療支出排行榜第五。
2006年,僅抗抑郁藥一項,就讓英國國民健康保險體系支出2.915億英鎊。專家測算結果顯示,我國由抑郁癥導致的直接經濟負擔(如醫療費用)約為141億人民幣,間接經濟損失(勞動力喪失等)約為481億人民幣,總經濟負擔高達622億人民幣。《2009-2012年抗抑郁藥行業競爭格局與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提到,未來5年間,全球市場上的精神類藥物中將有43個藥物專利期滿,市場份額高達850億美元,其中抗抑郁藥占了22.41%的份額。2006年,我國抗抑郁藥物的市場規模已達12.58億元。
態度&思考
處方量增加 是喜還是憂?
OHSON的研究再次引發了關于抗抑郁藥處方行為的熱議,作者強調,抗抑郁藥處方量增加在常理之中,但其增長速度之快令人驚詫。他認為造成抗抑郁藥用量倍增有多種原因(見右表)。另一項調查也證實,1998-2006年,某些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藥意愿明顯提高,例如愿意接受藥物治療的抑郁癥患者比例從41%增至49%,即對于精神疾病的藥物治療越來越為美國人所認可和接受。(Psychiatr Serv. 2009,60:1015)
總之,抗抑郁治療已為廣大美國人認可和接受,但僅限于藥物治療,這種重藥物治療而輕心理干預的趨勢值得我們深思和擔憂,得了抑郁癥就一定需要服藥嗎?抗抑郁藥真的能使患者長期獲益嗎?
抗抑郁藥 真的不可或缺?
抗抑郁藥已成為改善抑郁癥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的主要治療手段。然而,一切并非一帆風順!2003-2004年公布的幾項研究發現,服用抗抑郁藥反可增加患者(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殺傾向和自殺率。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先后于2004年、2005年和2007年三次提出警告和強制措施,要求在抗抑郁藥包裝上附加黑色警告標簽——抗抑郁藥可能增加自殺傾向。
2006年新年伊始,由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兩項大型獨立研究均表明,服用抗抑郁藥不僅不會增加成年人的自殺傾向,而且能有效治療抑郁癥。基于此,一些精神病學家呼吁FDA重新評估其對抗抑郁藥的警告。2008年,英國赫爾大學教授Irving
Kirsch等報告,
臨床常用抗抑郁藥
(氟西汀、帕羅西汀、文拉法辛和奈法唑酮)的療效被夸大,除對部分重度抑郁癥患者有效外,多數情況下未能改善抑郁癥狀,不過是精神“安慰”,這意味著抑郁癥患者完全可通過非藥物方案獲益。
英國著名精神衛生慈善機構“精神”指出,程度較輕的抑郁癥成年患者不應服用抗抑郁藥,而應接受心理咨詢和認知行為療法或在醫生指導下加強鍛煉。有醫學專家指出,在空氣清新的環境里經常鍛煉也可減輕患者癥狀,但許多醫生和患者為了達到快速治療的目的,大多還是會選擇服藥。法國醫療產品安全局稱,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藥之前,最好先了解病情的嚴重程度。如果是輕度抑郁或是臨時性癥狀,心理咨詢會更為有效;如果是中度或重度抑郁癥,才有必要通過抗抑郁藥進行治療。
所以,目前抗抑郁藥并非不能用,但對于抑郁癥患者是否使用抗抑郁藥有幾個原則。在治療開始后第一周或劑量更改(增加或減少)時,應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自殺傾向;治療開始后如病人癥狀惡化持續存在或出現自殺傾向,應考慮停藥或更換藥物;應告誡病人或醫務人員監測病情是否惡化,是否出現自殺或自殘的想法或行為,一經發現應立即就醫。
問題&對策
關鍵詞:責任
抗抑郁藥處方量增加到底是歸因于患者的治療需求增長,還是過度醫療之累:有學者提出質疑,作為明確的精神疾病,臨床重度抑郁癥患者接受抗抑郁藥治療無可厚非,然而當人生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出現情緒低落,或感到難過、茫然,也必須有賴藥物治療嗎?
美國Emory大學臨床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精神病學家Douglas Bremner承認,抗抑郁藥的療效雖說并不令人滿意,但總好過沒有,因此過度使用現象確實存在。英國醫學專家認為Kirsch等的研究成果“尤其重要”,這有助于引導抑郁癥患者不再依賴藥物,轉移到其他的治療方案上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Bloomberg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者也指出,盡管抗抑郁藥處方量增加是個好消息,但同時為精神科醫生提出新的挑戰和責任,即教育、指導公眾和醫務工作者正確識別能從藥物獲益的臨床情況,以及鑒別無需藥物治療、可自行緩解的自限性應激狀況。因此,醫務界應以完善公眾對抗精神病藥物正確使用為己任,積極開展多種形式且更具針對性的公眾運動。
關鍵詞:缺口
與傳統的三環類抗抑郁藥和單胺氧化酶抑制相比,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不僅能減少患者的自殺死亡,而且副作用少,無需頻繁隨診,因此成為初級保健醫生的心儀之選,但是我們不得不為診療措施的規范性和準確性擔憂。
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分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抑郁癥患者約3000萬,但僅不足10%的患者得到專業治療。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張明園教授就曾指出,我們最大的擔憂是,由于缺乏精神科臨床經驗,非精神科醫生對抑郁癥患者服用藥物的指征難以把握,反而造成更糟的結果。精神衛生醫療資源的匱乏也是造成這一現狀的重要原因。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精神科醫師總數約為1.7萬,平均每10萬人才配備1位精神科醫生,而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每1萬人中就配有1名精神科醫生。如果以中國人口為基數來算,國內的精神科醫生的缺口達11.3萬。專家呼吁,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精神疾病治療從業人員資格及機構的管理和認證,讓更多的抑郁癥患者有機會接受專業治療。
專家連線
目前,臨床醫生也逐漸認識到,精神心理疾病離他們并不遙遠,而且聯系越發緊密。雖然抑郁癥患者的人數沒有明顯增加,但是抗抑郁藥的處方量卻在急劇增加這是不爭的事實,國內同樣存在這種現象,這與醫療保障力度加大、全民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就診途徑多樣化等因素不無關系。約八九成的抗抑郁藥由綜合醫院的臨床醫生處方,因為絕大多數的單純心理疾病或心理疾病合并軀體疾病患者在綜合醫院就診,廣泛分布于各科室,直到病情十分嚴重或出現明顯精神病性癥狀時才會自行或經綜合醫院轉診至精神病專科醫院。再有,很多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偏見不愿到專科醫院就診,以及我國精神病專科醫生嚴重緊缺,因此保留綜合醫院這塊陣地具有現實意義,也是現階段提高精神疾病就診率和治療率的有效措施。因而綜合醫院的臨床醫生應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知識,經過相應培訓,對心理障礙能做到初步識別、簡單處理,對于不能處理的患者建議轉診。
再有,抗抑郁藥處方量增加并非就是濫用,也與焦慮障礙患者主要使用抗抑郁藥物治療、且療程相對較長有關。當然我們還應加強心理干預,例如對輕癥患者、尚未達到疾病狀態或偶然事件下誘發抑郁情緒的人群,通過心理調適、心理干預就能得到改善,此時就不一定需要藥物治療。
分享到:
抗抑郁藥物的合理使用
耐藥的抗抑郁藥
耐藥的抗抑郁藥
抗抑郁藥欣百達一藥多用,成醫療界的…
抑郁癥首次發作的患者 七成可完全治…
抗抑郁藥物起效快慢對治療抑郁癥的臨…
抗抑郁藥物的臨床應用
比較第二代抗抑郁藥的療效和安全性
選擇新型抗抗抑郁藥物標準
抗抑郁藥阿戈美拉汀在歐洲上市
TAG:
抗抑郁藥
抑郁癥
百優解
氟西汀
2
相關藥品
溫馨提示
【
我要挑錯
】【
關閉窗口
】
十年全國連鎖專科藥房,藥監局認證網上藥店,分店覆蓋全國各大城市,數十位執業藥師免費用藥指導,網上買藥首選!
精神科導航
精神科新聞
新藥動態
新藥推薦
精神藥品
診療手冊
失眠[睡眠障礙]
多動癥
抑郁癥
神經衰弱
精神分裂癥
孤獨癥
產后抑郁癥
焦慮癥
強迫癥
疑病癥
最新熱門文章
熱門藥品
同仁牛黃清心丸
安神健腦液
小兒智力糖漿
益心巴迪然吉布亞顆粒
阿魏八味丸
琥珀安神丸
棗仁安神膠囊
一舒
希德
解郁安神顆粒
舒神靈膠囊
養陰鎮靜片
寧心安神膠囊
順氣安神丸
靜靈口服液
葉洛抒
再普樂
帕可
路滴美
歐蘭寧
卓樂定
悅亭
高抗素
肉蔻五味丸
尼派
精神科藥品
失眠[睡眠障礙]
|
多動癥
|
抑郁癥
|
神經衰弱
|
精神分裂癥
|
強迫癥
|
網站資訊
-
藥房介紹
|
連鎖門店分布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便民幫助
-
常見問題
|
服務指南
|
藥學服務
|
顧客意見
|
顧客投訴
|
專科服務
|
尋醫問藥
|
藥師窗口
專科分類服務
-
腫瘤科
|
肝病科
|
神經科
|
精神科
|
皮膚性病科
|
眼 科
|
風濕免疫科
|
心血管科
|
糖尿病科
|
其他科用藥
藥品導購服務
-
腫瘤科藥品
|
精神科藥品
|
肝病科藥品
|
眼科藥品
|
皮膚性病科藥品
|
神經科藥品
|
風濕免疫科藥品
藥房資質
-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
藥品經營許可證
|
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
|
食品衛生許可證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
互聯網藥品交易資格證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
粵ICP備案號:粵ICP09020215
Copyright@2011-2013
百濟新特網上藥店
.
百濟新特藥房網
m.358cha.cn 版權所有,并保留所有權利。
客戶服務熱線:400-101-6868 投訴與建議:020-66843700
本公司常年法律顧問:廣東信利盛達律師事務所
本公司及客戶的合法權益均受法律保護,任何侵犯本公司及客戶利益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必將受到法律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