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的進行性疾病,病情一般不會自然緩解,有的患者病情進展迅速,數月或數年后就會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最終被禁錮于家中、病榻上,生活質量急劇下降。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大陸地區的帕金森病患者據估已達200萬人,嚴重威脅我國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然而與其它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療率非常低,即便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治療率也不到40%,在農村和偏遠地區則更低。
在傳統帕金森病治療使用的藥物中,左旋多巴類藥物雖能有效控制震顫等運動癥狀,但在用藥一段時間后,這類藥物的局限性就會出現。30-40%的患者在治療2年后出現“劑末現象”、“開關現象”等運動并發癥。在年紀較輕就發病的患者中,90%治療5年后就出現運動并發癥。而且,運動并發癥的風險和左旋多巴劑量直接相關。
帕金森病運動并發癥給病人帶來的痛苦不亞于疾病本身的震顫等運動癥狀。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也已明確指出:早期帕金森病目前大多推崇非麥角類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為首選藥物,尤其適用于年輕患者病程初期;中晚期帕金森病,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可用于左旋多巴的添加治療,控制運動并發癥。
運動并發癥的發生不僅與長期應用左旋多巴制劑有關,還與用藥的總量、發病年齡、病程密切相關。用藥總量越大、用藥時間越長、發病年齡越輕、病程越長越易出現運動并發癥。發病年齡和病程均是不可控的因素,因此通過優化左旋多巴的治療方案可盡量延緩運動并發癥的出現。新發的患者首選MAO-B抑制劑或DR激動劑以推遲左旋多巴的應用;左旋多巴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漸緩慢加量;癥狀的控制能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即可,不求全效;這些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運動并發癥的出現。但需要強調的是,治療一定要個體化,不能單純為了延緩運動并發癥的出現而刻意減少或不用左旋多巴制劑。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在帕金森病治療之初即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以期盡量延緩運動并發癥的出現,延長患者有效治療的時間窗。更多詳細請致電400-101-6868,咨詢百濟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