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惡性
腫瘤除呈膨脹性生長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生長方式,就是浸潤生長,即惡性
腫瘤細胞沿組織間隙、淋巴管向周圍組織浸潤。由于這種浸潤的生長方式,惡性
腫瘤組織與周圍組強沒有明確的分界,所以
腫瘤的實際范圍往往超過肉眼所能觀察的范圍,在作外科切除進,應把肉眼所見的
腫瘤連同周圍相當范圍的組織或有關的淋巴結一并切除;如切除不凈,可造成手術后的復發。
2、生長速度快,很少能自行停止生長 惡性細胞分裂迅速,
腫瘤在短期內可明顯增大,且整個病程比較短。如
肝癌、
胃癌等在數月內就可長得較大、較廣泛,如貽誤診治,可于數月內造成病人死亡。一般
腫瘤的惡性程度越大,生長越快,病程越短。
3、常發生轉移 一部分
腫瘤細胞從原發部位脫落,沿血管、淋巴管或體腔到達其它部位,在該處繼續生長,形成續發性
腫瘤,這個現象稱為轉移。所形成的續發性
腫瘤稱為轉移瘤,如肝癌轉移至肺,稱為
肺癌肝轉移。轉移瘤一般仍具有原發瘤的形態結構。轉移有以下幾種方式:
(1)淋巴路轉移 惡性瘤細胞侵入淋巴管,引起相應部位淋巴結發生轉移瘤。瘤細胞侵入淋巴管,一般以瘤栓(成團的瘤細胞開成栓子)的形式,隨淋巴液流到淋巴結,也可沿淋巴管不斷向前蔓延生長,到達淋巴結。進入淋巴管的瘤細胞,多數情況下是沿淋巴管順流而行;但有時也可逆流而行(如乳腺轉移到側淋巴結)。發生逆行轉移,主要是由于淋巴管受瘤栓阻塞或管外
疤痕等組織壓迫,使管內壓增高,淋馬管瓣膜失效的緣故。淋巴結轉移,可由一組再轉移的另組,所以晚期往往有較廣泛的淋巴路轉移。淋巴結內發生轉移瘤時,多腫大而發硬,在身體淺層的可以摸到。淋巴路轉移多見于癌,在治癌腫病人時,應特別注意這種轉移。
(2)血路轉移 瘤細胞進入血路,主要是直接侵入靜脈而入血液的(動脈很少被侵入,可能由于管壁較厚而不易被侵入的緣故),也可由淋巴管轉入血流。進入血流的瘤細胞也往往以瘤栓的形式,隨血流運行,在某處停留,即可能在該處繼發轉移瘤。血路轉移瘤的發生部位以所侵犯的血管而定。如侵入體靜脈系統,多轉移到肺;侵入肺靜脈系統,可轉移到全身多處部位;侵入門靜脈系統,則首先轉入到肝;侵入胸、腰及骨盆靜脈時,由于它們與脊椎靜脈叢之間有吻合枝,可引起脊柱骨或中樞神經系統的轉移(如肺癌轉移到腦,即可通過這種途徑)。血路轉移往往多見于肉瘤。晚期的惡性腫瘤病人可因直接的血路轉移可由淋巴路轉入血路,可發生較廣泛的血路轉移。
(3)種植性轉移 位于胸腔、腹腔內的腫瘤,瘤細胞可脫落下來,掉在漿膜腔內,種植于漿膜面而形成婁發性腫瘤。例如胃癌穿破胃壁而達腹膜面后,癌細胞可脫落種植于腹膜面形成許多腫瘤結節。有時在外科切除腫瘤時,如不注意,有可能將瘤細胞植于傷口上而在該處發生腫瘤。
4、易復發 由于手術時沒出息將腫瘤切除干凈,或將腫瘤細胞種植于傷口,或已轉移至它處的腫瘤細胞未被清除,或致瘤的因素繼續存在,都有可能在手術后一定時間,在原來部位或它處長出與原來相同的腫瘤,這稱為復發。
5、對機體影響嚴重 惡性腫瘤可從幾方面對機體產生嚴重影響:
(1)侵蝕、破壞正常組織
腫瘤浸潤不僅能破壞所在的臟器的組織,且可侵蝕和破壞鄰近器官。如
食道癌可侵蝕、破壞氣管,發生食道氣管瘺,由此可引起吸入壞骨組織,可引起病理性
骨折等。
(2)機械性阻塞與壓迫 如食道部可阻塞食道,引起吞咽困難;胰頭癌壓迫總膽管而引起阻塞性黃痘等。
(3)壞死、出血 瘤組織本身生長迅速,而血液供應不足,以致瘤組織發生壞死。瘤組織侵犯血管,或發生壞死和破壞周圍組織時,可引起出血,如
宮頸癌常有陰道流血;
直腸癌常有便血;肺癌常有咯血。侵及較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以致危及生命。
(4)疼痛 腫瘤壓迫或神經,可引起相應部位的疼痛。如胃癌時胃部疼痛。
(5)惡病質 病人極度消瘦、嚴重貧血,軟弱無力和全身衰竭的狀態稱為惡病質,見于惡性腫瘤的晚期。惡病質的發生原理還不十分清楚,可能與機體的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腫瘤壞死分解的毒性物質引起機體嚴重中毒和代謝障礙有關。惡病質可引起死亡,由于抵抗力極度低下,易并發感染(如支氣管肺炎),更可促進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