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最新發(fā)表文章為觀察竹紅茵素局部用藥對大鼠皮膚埋置聚乙烯塑料環(huán)致炎癥后期肉芽組織生成的影響和小鼠口服用藥后對其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未通過用不同藥物濃度的竹紅茵素軟膏涂搽皮膚創(chuàng)口部位,涂藥后用白熾燈照30min(光照強度約3600勒克斯)。每天1次,連續(xù)10d。口服用藥小鼠,每天灌胃給予(竹紅茵素總提取物):低劑量組4g/kg,高劑量組8g/kg,并以醋酸強的松作陽性對照(2mg/kg),空白對照組灌給等容積生理鹽水(N.S)。各組小鼠每天給藥后照光6h(強度如上述實驗)連續(xù)服藥10d。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竹紅茵素軟膏Ⅰ號、Ⅱ號和皮炎平組軟膏局部涂搽后,分別與對照組比較,抑制肉芽組織增生均非常顯著(P〈0.01)。而皮炎平組的抑制作用又明顯大于竹紅菌素軟膏組(P〈20.01)。竹紅菌素Ⅰ號、Ⅱ號和強的松混懸液口服后分別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吞噬指數(shù)與吞噬百分率均非常顯著降低(P〈0.01)。而強的松降低吞噬指數(shù)與吞噬百分率的作用又明顯大于組竹紅菌素Ⅰ號、Ⅱ號組(P%0.01)。表明口服竹紅菌素具有非常顯著地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有上述臨床實驗結(jié)果可知:竹紅菌素對非病原微生物(創(chuàng)傷性)炎癥后期肉芽組織增生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有非常明顯的抑制作用。
竹紅菌素介紹
竹紅菌是寄生在箭竹葉梗部的一種藥用真菌,為世界珍稀野生植物,獨產(chǎn)于海拔4000多米的云南麗江高寒原始森林,系民間稀有草藥,對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具有獨特療效,在云南的少數(shù)民族醫(yī)藥中應用廣泛。
竹紅菌素軟膏臨床介紹
竹紅菌素軟膏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從竹紅菌中首次成功提取分離出光敏有效成分—竹紅菌甲素研制而成,是一種新型的光化學療法藥物,能迅速產(chǎn)生高能氧化活性因子靶向聚集于病變細胞(如白斑細胞、疤痕細胞),能夠消除靜脈淤血,促進局部代謝旺盛,恢復細胞組織功能。調(diào)節(jié)肌體局部組織代謝機能,促進病灶膚色和細胞組織及特性的恢復。而且能使局部末梢神經(jīng)興奮、血管擴張、血流加快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快速高效治愈外陰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