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散結合劑是我院常用的中藥復方制劑,配合放、化療治療中晚期
腫瘤具有較好的減毒增效作用,本文觀察扶正散結合劑對中晚期
肺癌患者血小板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臨床資料:全部病例共109例,均系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經細胞學、病理學做出診斷或有典型的影像學表現,并有相應的癥狀、體征而做出臨床診斷。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化療,小細胞肺癌用CE—CAP方案;非小細胞肺癌用CAP或MVP方案。均4周為1個周期,適當水化。放療:111b和Ⅳ期患者為局部姑息性放療。
統計學方法采用治療前后配對及組間t檢驗。
肺癌患者普遍存在凝血機制異常,血栓形成與栓塞是肺癌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生機制與腫瘤細胞激活血小板、激活凝血系統、凝血蛋白質減少,以及血流速度和血管壁異常有關。肺癌患者的血小板計數增多,存在明顯的血栓前狀態,并且與其預后有關。
中醫認為肺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正氣虧虛,臟腑功能失調,邪毒侵肺,導致肺氣郁結,宣降失司,痰氣瘀毒膠結,日久而成積塊。血瘀是肺癌后期的重要病機之一。許多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多有血液高凝傾向,血液流變學指標明顯升高,肺癌患者血小板聚集、粘附功能亢進與腫瘤從發病到轉移呈正相關。高纖維蛋白原血癥可加劇腫瘤血瘀證,腫瘤血瘀證的實質是血液凝固一纖溶一血小板功能紊亂。益氣活血中藥可以改善病灶周圍的微循環,減少腫瘤中的乏氧細胞,提高放療敏感性;有利于化療藥物的滲入,從而提高化療效果。雖然對于活血化瘀是否能防止腫瘤轉移尚存爭議,但多數研究已證實活血化瘀對治療肺癌及其轉移有效 。
扶正散結合劑中重用黃芪補益脾肺,益氣生血。以北沙參、麥冬養陰清肺,益胃生津;茯苓、薏米健脾益胃,滲濕祛邪;半夏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丹參活血祛瘀止痛,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扶正散結合劑全方相伍,健脾益肺、祛痰化瘀、軟堅散結,功補兼施。現代藥理研究已證明扶正散結合劑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減輕患者放化療反應等減毒增效作用。
本組資料表明,肺癌患者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聚集率均明顯偏高,與文獻報道一致。對照組患者治療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小板計數及巾、T1)HCT、PF℃均無明顯變化。治療組則除HCT外均顯著降低,并且 、血小板聚集率與對照組相比顯著降低。說明扶正散結合劑能降低肺癌患者血液粘度,改善其血栓前狀態,這可能是扶正散結合劑治療肺癌有效的機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