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診斷】睡眠型態(tài)紊亂
【相關因素】
1、生活事件(如親人離喪、個人損失、考試前焦慮等)。
3、酒類與藥物依賴伴發(fā)或戒斷癥狀。
4、睡眠中呼吸困難所引起,有睡眠中窒息
5、軀體疾病
【預期目標】
1、病人能敘述妨礙睡眠的原因
2、病人能夠敘述促進睡眠的方法
3、病人主訴能夠得到充分的睡眠,表現(xiàn)為休息后精神面貌良好
【評估】
1、估過去正常環(huán)境里的睡眠型態(tài);早醒、睡眠維持困難、入睡困難、睡眠量、睡眠方式、深度、時間、體位、輔助用品和干擾因素。
2、評估病人對睡眠困難原因的了解和可能的減輕方法
3、記錄對睡眠和醒后行為的護理觀察,記錄睡眠的時間、干擾睡眠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如恐懼、焦慮)。
4、確認促進和干擾正常睡眠型態(tài)的因素。
5、評價治療和護理對睡眠的干擾次數(shù)和時間。
【措施】
1、安排有助于睡眠/休息的環(huán)境,如:①保持周圍環(huán)境安靜,避免大聲喧嘩。②關閉門窗,拉上窗簾。③病室內溫度舒適,被子厚度合宜。④按時關燈。
2、幫助病人養(yǎng)成良好的入睡習慣和方式。
3、建立比較規(guī)律的活動和休息時間表,如:①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增加白天的身體活動量。②盡量減少白天的睡眠次數(shù)和時間。
4、有計劃地安排護理活動,盡量減少對病人睡眠的干擾。①在病人休息期間減少不必要的護理活動。②讓病人對預期的干擾有心理準備。
5、安排能共處的病友同室。
6、提供促進睡眠的措施,如:①減少睡前的活動量。②睡前喝一杯熱牛奶,避免飲咖啡、濃茶。③熱水泡腳、洗熱水澡、背部按摩等。④聽輕音樂。⑤指導病人使用放松技術,如:緩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7、限制晚間飲水量。
8、給鎮(zhèn)靜安眠或抗精神病藥物。
9、對焦慮的病人:①增加病人與工作人員的相互信任。②陪伴病人,向病人解釋病情。治療,使其安心。③避免與其他處于焦慮狀態(tài)的病人接觸。④必要時建議醫(yī)生給予抗焦慮藥。
【病人教育】
1、引起睡眠困難的因素和應對措施。
2、指導避免夜間睡覺時吃東西或喝咖啡、飲料,以防干擾睡眠。
3、指導肌肉放松術或其他有助于睡眠的非藥物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