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通過乙肝病毒傳播,中國人一般對乙肝病毒都比較易感。乙肝病毒的易感性是艾滋病病毒的50至100倍。因此,在人群中的發病率很高。目前,北京的肝炎病人中一半以上是乙肝病人。在我國,每10人中就有1個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據估計,目前中國現有慢性乙肝病人2000萬。無論是乙肝患者還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在防治上都存在著誤區。
坐診醫生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莊輝院士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地壇醫院成軍教授拿大小三陽判斷乙肝病情不科學。以往人們面對乙肝的檢查結果,通常說成是“大三陽”和“小三陽”,過去認為小三陽比大三陽好,實際單純拿大小三陽判斷病情是不全面的。對此北京大學醫學部的莊輝院士表示,根據大三陽和小三陽判斷病情是不科學的。
乙肝兩對半中的“大三陽”與“小三陽” | ||||
|
在此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大三陽”和“小三陽”。
檢測乙肝病毒感染狀況的指標是乙肝兩對半,也叫乙肝五項。HBsAg(表面抗原,即澳抗)和抗-HBs(表面抗體)是第一對,HBeAg(e抗原)和抗-HBe(e抗體)是第二對,抗-HBc(核心抗體)是半對。在這五項指標中,如果HBsAg、HBeAg和抗-HBc三項指標為陽性,就是人常說的乙肝“大三陽”;如果HBsAg、抗-HBe和抗-HBc三項指標為陽性,就是人常說的乙肝“小三陽”。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它們的區別在于所謂“大三陽”感染者的e抗原是陽性,“小三陽”感染者e抗原是陰性(抗體陽性)。
“大三陽”不一定都需治療
■典型病例不久前,李先生的孩子在體檢中發現了“大三陽”,即HBsAg(澳抗)陽性、抗-HBc(核心抗體)陽性、HBeAg(e抗原)陽性,但轉氨酶正常。李先生認為孩子是“大三陽”,病情很嚴重,忙到醫院想找位專家給孩子看病。可醫院護士聽了這種情況后,認為根本沒必要急著找專家,只讓他給孩子掛了個普通號。又進行了乙肝五項和轉氨酶的復查,結果和體檢情況相同,醫生告訴他,孩子現在不需要進行治療,讓他們過半年再來復查。
■專家意見
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成軍教授說,在醫院的肝病門診每天都會有這樣的例子發生。許多人進入了這樣的誤區,無論檢查、看病一定要找專家;認為澳抗陽性就一定要治療。尤其是“大三陽”更是不得了,說明病情嚴重了。實際上這部分人中有的只是一個病毒攜帶者。
在去年年底剛公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對于乙肝病毒攜帶者是指血清HBsAg和乙肝DNA陽性,HBeAg或抗-HBe陽性,但1年內連續隨訪3次以上,轉氨酶水平持續正常的病人不應進行治療,需每隔3至6個月進行一次肝功、乙肝復制指標、超聲及AFP等項目的隨訪和監測,來觀察病情進展情況,然后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治療。
多數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不伴有或只伴有非常輕的肝臟組織損害,血清轉氨酶正常,也就是所謂的“乙肝病毒健康攜帶者”,他們大多數不需要任何的治療。只有發生肝炎者才考慮治療。因為在當前用于臨床的藥物中,很難對“乙肝病毒健康攜帶者”取得療效。
目前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包括干擾素、恩替卡韋等核苷類似物。但無論哪種藥物,對于大部分轉氨酶正常的病毒攜帶者來說,療效都不太明顯。因此,專家認為,這些病毒攜帶者暫時不治療。如果今后開發出對于轉氨酶正常的病毒攜帶者有效的藥物,可能會改變目前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