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絕大多數
外陰癌病人,在病變發生的同時或之前局部有瘙癢癥狀或燒灼感,以晚間為重。因搔抓致外陰表皮剝脫,更加重此癥狀。由于許多外陰癌病人存在致瘙癢癥狀的慢性疾病,因此癌變前癥狀持續時間難以判定。隨病灶位置的不同也可出現其他癥狀,如病灶在前庭處,可能出現排尿困難。這可能由于排尿時尿液刺激前庭病灶燒灼不適所致。誠然,隨病灶的發展可出現病灶局部的疼痛、出血和轉移灶的相應癥狀,約有10%的微小浸潤癌可無癥狀。
二、體征
外陰癌多發生于大小陰唇,尤其以右側更為常見(Kneale,1981)。但任何外陰部位均可發生。早期浸潤癌體征不明顯,常與外陰營養不良疾患共存。臨床型的外陰癌灶多變,直徑大小可從0.5~8mm,顏色可呈白色、灰色、粉紅色或黯紅色,表面既可干燥和潔凈,也可有分泌物和壞死。癌灶也可為單發,也可多發,單灶性癌可分為菜花型和潰瘍型,多灶性癌約占外陰癌的1/4左右(Kneale,1981)。外陰多有色素增加,常伴有外陰營養不良疾患,病灶彌漫,少見明顯的小病灶。起源于前庭大腺的鱗狀細胞癌,其表現往往為陰唇系帶附近的大陰唇有硬性水腫現象,但其表面皮膚可能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