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褥瘡傷口,是由于局部軟組織持續受壓,血液動力學改變,導致組織細胞缺血、缺氧、營養代謝障礙而發生變性環死,從病理、生理學角度來說稱之為壓迫性潰瘍或褥瘡。褥瘡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可分為源性、原發性、內源性及繼發性等類型。垂直壓力作用于皮膚是導致褥瘡發生的最主要因素。
褥瘡傷口常發生于骨突出部位,如骶尾部、股骨大轉子、坐骨粗隆、足跟、外踝及耳廓等。多見于長期臥床的患者,但也可發生在坐著的患者身上。褥瘡發生后,會造成患者局部皮膚的感染、惡臭、造成患者的痛苦,延長病程。嚴重時甚至可因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因此,嚴防褥瘡的發生,促進已發生褥瘡傷口的愈合,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嚴峻的護理工作。
那么我們該怎么去預防和處理褥瘡傷口呢?在預防上,要做到床褥的整理要細心:尤其對估計易發生褥瘡的患者床鋪更要格外注意,保持床褥的清潔干燥,并使患者臥位舒適。其次,皮膚的清潔:保持皮膚的清潔可使汗腺排泄通暢,避免細菌、微生物的繁殖,可涂少量油類保護皮膚,或少許滑石粉保持皮膚的干燥和光滑度,避免皮膚因摩擦而造成損傷。然后,還需加強營養:對體質瘦弱的患者應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增強身體抵抗力。最后長期臥床患者的翻身:應特別注意枕骨粗隆、耳廓、肩胛部、肘部、骶尾部、髂部、膝關節內外側、內外踝、足跟部等骨突受壓部位,每2 h翻身1次,夜間可每3 h翻身1次,動作要輕柔,也可用濕熱毛巾或紅花油酒精擦洗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對褥瘡的好發部位墊氣圈或軟墊,以減輕壓力。
處理褥瘡傷口,I期褥瘡:淤血紅潤期: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熱、麻木或刺痛,但無破損。用紅花乙醇按摩局部皮膚,每天2次。應用氣墊架空淤血部位,避免局部再受壓,指導病人在床上進行肢體鍛煉。Ⅱ期:炎性浸潤期:皮膚繼續受壓變紫,局部有水泡形成或潰破,露出濕潤潮濕的創面。用紅汞涂擦破潰處,以收斂皮膚,促進局部皮膚愈合。或用雞蛋膜覆蓋破潰處。有水泡者用無菌針筒抽吸水泡內液體,消毒針眼處并用無菌紗布覆蓋。Ⅲ期潰瘍期:可有潰瘍形成,輕者淺層組織感染,膿液流出;重者壞死組織發黑,膿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圍及深部擴展,可達骨骼,甚至引起敗血癥。應傷口換藥。選擇合適的敷料蓋住傷口,在傷口處直接加壓。以免病人出血不止(肝癌病人凝血功能差)。每日用油性抗生素傷口換藥,并觀察傷口愈合情況,如一星期內無好轉可作傷口細菌培養,以尋找敏感抗生素。
褥瘡傷口,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高危人群為老年人、長期臥床的偏癱、截癱患者。年老體弱、癱瘓、大小便失禁、營養不良等均是褥瘡形成的主要個體因素,因此學會如何去預防和處理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