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缺血缺氧性腦病,指新生兒期某種原因,引起腦缺血缺氧,造成腦神經細胞水腫,變性,甚至壞死性改變。繼發神經細胞大量凋亡,出現神經系統功能性障礙。在恢復期一直被醫學界認為無有效藥物治療。自GM1在臨床應用后,我們對不同年齡組腦缺血缺氧性腦病恢復期兒童進行了GM1藥物治療,取得了一定治療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男7例,女5例。年齡范圍5月~10歲。其中5月~2歲,7例,2~6歲3例,6~10歲2例,平均2.8歲。
1.2臨床表現 智力障礙6例,語言障礙4例,肢體活動障礙5例,其中不全單癱2例,肌力3-~4+級,不全偏癱3例,肌力在3-~4-級,1例伴馬蹄內翻足,伴
癲癇2例。
1.3輔助檢查
12例均經頭顱CT檢查,9例CT的腦葉不同程度萎縮,或部分軟化灶,其中2例患側腦室輕度或中度擴大。1例巨大蛛網膜囊腫伴同側腦萎縮,1例CT檢查未見陽性發現,但在外院 MRI質子波譜檢查有異常表現。
1.4治療
①采用單純GM1治療②
神經生長因子(
NGF)+GM1聯合治療③外科手術+GM1治療④GMl藥物劑及療程,劑量0~2歲20mg/日,2~6歲40mg/日,6~10歲60mg/日,靜脈,肌注均可以。療程:通常1~2個療程,每個療程15天,休息半月后,繼續下一個療程。病情較重可適當增加4~5個療程。1例特殊病例應用6療程。聯合應用神經生長因子(NGF),GM1應用療程適當縮短,兩種藥一般先用NGF 7~10天后再用,也可交叉使用。
2 結果
智力明顯改善3例,1例未改善。語言明顯改善2例,2例改善。肢癱明顯改善3例,1例改善,1例無效。2例癲癇術后改善,繼續用抗癲癇藥物完全可控制。
3 討論
兒童缺血缺氧性腦病為新生兒期常見的腦損傷,早期應用GM1藥物治療,使受損神經得以修復,恢復或改善神經功能。
外源性GM1是神經膜的組成部分,它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穩定嵌入細胞膜中,寡糖鏈構成親水端伸展在細胞膜外,與周圍環境接觸。由脂質酸+N—酰基鞘氨醇構成疏水端。鑲嵌在細胞膜脂雙層外層內。中和興奮性氨基酸毒性,又不影響氨基酸正常對大腦理解,記憶方面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抑制病理性脂質過氧化反應對神經膜的毒性作用。清除自由基,進一步穩定細胞膜結構及功能。促進神經細胞膜上Na+—K+—ATP酶和Ca++—Mg++—ATP酶活性,減輕神經細胞水腫,提高腦病患兒清醒度及日常生活能力。
GM1能促進神經軸突生長和突觸形成,恢復神經支配功能,改善神經傳導,促進腦電及其神經電生理指標恢復。促使神經再生功能。GM1對損傷后繼發神經退化有保護作用,阻止神經細胞凋亡。長期應用會起到持久顯著效果。
GM1能提高局部腦灌注,改善腦缺血,缺氧,增加能量代謝。
GM1對腦病患兒精神運動發育有顯著促進作用。這些就構成GM1治療兒童缺血缺氧性腦病的理論基礎。
GM1療效的評估:限于GM1價位較高,腦病患兒治療時間較長,花費較大。該病患兒臨床采樣較少,難以進行臨床對比。我們采用病兒自我對比方法:即患兒應用GM1前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對比。癥狀及體征改善指標:顯效:超過50%,有效:改善超過30%小于50%,無效:小于30%。
患兒年齡越小,臨床癥狀及體征越輕,GM1應用越早,其療效越好。因患兒患病早期
神經損傷較輕,早期用藥可減輕或阻止神經細胞變性和凋亡。利于神經細胞修復或再生。兒童是一個生長發育的個體,腦組織正處于發育旺盛期,修復及代嘗機制好。這也為GM1藥物充分發揮作用,創造先決條件。反之,應用GM1即使劑量大,時間長,也無濟于事。本組<2歲的患兒7例,6例取得良好效果,例因癥狀體征重,伴1例肢體內翻足,無效。還有2例年齡偏大,雖然癥狀體征較輕,效果欠佳。
GM1+NGF聯合應用效果更好。實驗表明:NGF促進神經再生能力有限,經GM1+NGF共同處理神經組織,其再生的神經,傳導速度快,有髓數目更多,神經纖維直徑,髓鞘軸突,優于單純經GM1處理再生神經。本組2例采用此方法,效果相當滿意,其中1例<2歲,另1例5歲。
若因顱內巨大蛛網膜囊腫,腦穿通畸形并缺血缺氧腦病伴癲癇,可先行手術,后應用GM1+高壓氧治療,其癥狀及體征也能有一定程度改善。但總的效果不滿意。限于臨床病例少,又是靠自我對比方法觀察GM1,對該病癥狀體征改善程度做出結論正確與否,有待于進一步臨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