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抗精神病藥通過阻斷中腦邊緣皮層DA系統而對
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有效,但因其同時阻斷黑質―紋狀體和結節漏斗DA系統,而產生EPS、催乳素升高、過度鎮靜以及認知損害。同時還存在著體重增加、心電圖QT間期延長、肝功能受損等不良反應。對于老年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因其老年人軀體各臟器的功能都處于衰退期,再加之各種疾病纏身,對選擇一種療效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至關重要。本組應用富馬酸
喹硫平治療老年期精神分裂癥患者54例,臨床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入選及排除標準 老年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來源于我院2005年1~12月收治的患者,患者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3版(CCMD-3)同時排除其他老年期精神障礙。
1.2 一般資料 共入組54例,男26例,女28例;平均年齡(68.8±7.1)歲,平均病程(28±25)個月,平均受教育時間(4±3.5)年。
1.3 治療方法 富馬酸喹硫平從小劑量開始每日2次,每次50mg,逐漸加量,最大量600~800mg/d,平均治療量400~600mg/d。療程12周。開始第1個月每2周進行BPRS評分,后2個月每4周評定一次,觀察療效,并同時進行TESS(抗精神病副反應量表)評定。從治療前進行綜合心電測查、血常規測查、肝功能測查,每2周一次。
2 結果
2.1 完成情況 54例中完成48例,脫落6例,其中出院后無法隨訪2例,因經濟原因不能承擔2例,無效惡化1例,因腦梗死死亡1例。脫落時間第2周1例,第4周4例,第8周1例。
2.2 療效 見表1。BPRS均值不僅在治療后較治療前有極顯著性下降(P<0.001),而且BPRS評分在第4周末與治療前(P<0.001)、第8周末與第4周末(P<0.001)以及第12周末與第8周末(P<0.005)相比均有顯著下降,經統計學分析,CGI(臨床總體印象量表)與BPRS呈顯著正相關,表明BPRS得分可以用來判定療效。表1 54例患者應用富馬酸喹硫平治療中BPRS評分變化(略)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01;與第4周末比較,△P<0.001;與第8周末比較,★P<0.005 治療前BPRS均值為18.30±6.75。按BPRS減分率≥50.0%者為顯效,除脫落外,顯效率為65.4%。
2.3 不良反應 54例中,有21例治療前心電圖檢查有異常改變,但治療中檢查及治療后檢查心電圖均在原來的基礎上無明顯的改變。54例中除脫落6例外,其他患者12周內心電圖、血常規、肝功能均無明顯改變。說明富馬酸喹硫平對心血管系統、血液系統、肝功能無明顯影響。
根據TESS量表以及患者本人和監護人的反映,在12周的治療過程中,富馬酸喹硫平主要不良反應按發生頻率從大到小依次為:體位性低血壓16.7%(8/48),口干12.5%(6/48),疲乏12.5%(6/48),活動減少10.4%(5/48),嗜睡8.3%(4/48),體重增加2.0%(1/48),惡心、嘔吐2.1%(1/48)。
3 討論
隨著精神醫學的發展,精神藥物發展得很快,臨床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為了避免在用藥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合理的現象,給患者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危害,作為精神科醫生在選用藥物之前,必須要考慮到老年這一特殊人群體弱多病,身體的生理功能下降,必須選擇療效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的藥物。
富馬酸喹硫平是1997年研發出來的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其作用機制主要為阻斷D2和5-HT2A受體,而發揮較強的抗精神病作用,同時他對5-HT2A受體阻斷作用通常高于D2受體,與D2受體松散結合減少了錐體外系副反應發生EPS,同時他對心血管系統、血液系統、肝功能影響很少。
本文對富馬酸喹硫平治療老年期精神分裂癥54例臨床分析,按BPRS減分率≥50%者為顯效,顯效率為65.4%(與國外報道均類似)。不良反應頻率從大到小依次為:體位性低血壓、口干、疲乏、活動減少、嗜睡、惡心嘔吐、體重增加等癥狀,程度較輕,不影響用藥的依從性。所以筆者認為老年期精神分裂癥應首選富馬酸喹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