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評價啟維與氯丙嗪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將47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給予啟維與氯丙嗪治療,于治療前和治療后6周末以BPRS、TESS量表評定其療效和副反應;結果 啟維與氯丙嗪總體療效相似,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而啟維的不良反應少于氯丙嗪組。結論 啟維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適合門診精神分裂癥病人使用。
啟維是一種新型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物。其通用名為富馬酸喹硫平。它主要通過廣泛拮抗腦內多巴胺-D2、5-HT2受體發揮治療作用。為進一步了解其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和安全性。我們將啟維與傳統的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氯丙嗪進行了臨床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治療對象 為本院2004年1月至2005年l2月間在門診的首次發病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入組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評定總分≥40分,排除嚴重軀體疾病、腦器質性疾病、酒精或藥物濫用者。病員以就診序號隨機分為啟維組和氯丙嗪組。啟維組2l例。其中男性l3例,女性8例年齡l6~38歲平均22.7+7.2歲。病程2~l1個月,平均5.3±4.5個月。氯丙嗪組26例,其中男l6例,女l0例,年齡l5~4l歲,平均24.3±8.7歲,病程3~l8個月。平均6.2±3.8個月,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方面無統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啟維組初始量l00mg/d,在7~l0天內逐漸加至50~600mg/d。氯丙嗪組開始量為100mg/d。7~10天內加至500~600mg/d療程共8周。兩組病例在整個療程中不合并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如出現錐體外系及其它藥物副反應時,可以加用相應藥物對抗。同時作好記錄。
1.3 療效評估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后第2、4、6、8周末用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副反應癥表(TESS)評定其療效和副反應。臨床療效根據療前、療后BPRS減分率評定,治療終末BPRS減分率較治療前評分≥80%為痊愈;≥60%為顯效:≥30%~59%為有效:<30%為無效。TESS于治療前和治療后第2、4、6、8周各評定一次進行比較。
1.4統計分析 計量數據用t檢驗,記數數據用χ2檢驗,減分率用%表示。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兩組全部病人均完成8周的治療。按BPRS減分率來判定療效。在啟維組21例中,達臨床痊愈3例(14.3%),顯效10(47.6%),有效5例(23.8%),無效3例(14-3%),總有效率85.7%。在26例氯丙嗪組中,臨床治愈4例(15.4%),顯效10例(38.5%),有效7例(26.9%),無效5例(19.2%),總有效率80.7%。兩組總有效率無顯著性差異(χ2=1.16,P>0.05),評分結果見表1。
2.2 安全性評價 以TESS評定藥物副反應,啟維組出現嗜睡12例(57.1%),體重增加5例(23.8%),心動過速3例(14.3%),頭暈3例(14.3%),但均較輕。氯丙嗪組出現靜坐不能8例(30.8%),肌張力增高24例(92.3%),震顫20例(76.9%),頭暈4例(15.4%), 嗜睡10例(38.5%),心動過速5例(19.2%),口干、鼻塞、便秘、流涎等植物神經系統癥狀25例(96.2%)。藥物副反應多在用藥后的第l~2周出現,加用安坦、心得安等藥后亦可緩解。兩組比較,氯丙嗪組錐體外系統副反應及植物神經系統副反應發生率較高且較明顯,而啟維組不明顯,病人更易接受。
3 討論
經典抗精神病藥氯丙嗪應用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已有半個世紀.且為一線藥物.但其療效與副作用(尤其是錐體外系副反應和植物神經系統副反應)較大,嚴重影響病人精神癥狀緩解后生活自理和回歸社會問題。同時也影響病人維持服藥的依從性而導致疾病復發。近年來新型抗精神病藥物的出現,為精神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啟維是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對大腦中5-HT2、多巴胺D1和D2受體有親和力。由于對上述受體有聯合拮抗的機制,且對5-HT2受體選擇性遠高于D2受體的選擇性,構成了其抗精神病的作用,而且不良反應少而輕。從我們對在門診就治的精神分裂癥病人采用啟維治療的臨床研究中顯示,該藥物有效(總有效率85.7%)而副反應小,與其它文獻報道一致,和經典抗精神病藥氯丙嗪比較,啟維臨床安全性高,病人更易于接受,提高了病人服藥的依從性,對其遠期結局非常有益,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