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宣布,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
強直性脊柱炎以及
克羅恩病的生物制劑———
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
類克,正式在中國上市。類克采取突破性的生物治療手段,能有效抑制患者體內的腫瘤壞死因子,快速有效控制癥狀,阻止骨破壞。類克在全球已擁有近10年的安全使用經驗,被證明能抑制關節組織損害、骨侵蝕及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目前在全球85個國家和地區已有超過90萬患者接受了類克的治療。風濕類疾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三倍。
類風濕關節炎及強直性脊柱炎均屬于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組織,引起患者不同關節的炎癥。資料顯示,類風濕關節炎在美國影響超過200萬人口,大約占人口的1%%。中國的發病率為0.32%—0.36%。
前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亞太風濕病學會聯盟副主席、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董怡教授指出,類風濕關節炎在任何年齡都可發病,80%發病于35—50歲之間,女性患者約是男性的三倍。目前,類風濕關節炎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確,但遺傳因素為可能的因素之一。
類風濕關節炎延誤治療者較多,董怡教授說,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大,使得一般的關節疼痛常常被人忽視,或者因醫療條件差及患者經濟條件不好無法及時就醫等原因,都可能貽誤治療的時機。很多患者沒有對風濕病的癥狀引起足夠的重視,單用止痛藥或濫用激素進行膚淺的治療,雖很快止住了痛,但實際上并未控制病情的發展,最終致使骨破壞、關節畸形和強直,甚至導致終身殘廢。強直性脊柱炎男性患者是女性的三倍。
董怡教授介紹說,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腫瘤壞死因子使得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體內健康的組織,進而帶來炎癥反應和身體破壞。如果不加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會對身體的骨骼、關節和組織帶來永久性損害。強直性脊柱炎在中國的發病率為0.25%。有數據表明,患病男性是女性的三倍。
據美國強直性脊柱炎協會最近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大部分患者的首次強直性脊柱炎癥狀發生在29歲的時候,但是直至在這些癥狀出現5年甚至更長時間后才被確診。目前,此病癥有年輕化的趨勢,有的患者十多歲的時候就可能發病。由于強直性脊柱炎在每一個患者身上進展的速度不盡相同,所以患者配合風濕科醫生一起來了解疾病的進展顯得非常重要。董怡教授指出,簡單的控制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的癥狀并不能阻止疾病的發展,即便是疼痛和腫脹得到緩解,關節損害仍在進行。因此治療的目的不僅僅是控制疾病癥狀,阻止炎癥對關節造成的結構性損害更為重要。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就開始積極的先進治療則尤為關鍵。生物制劑首次出現在風濕病治療領域在生物制劑出現以前,傳統的抗風濕治療藥物幫助患者緩解癥狀,減輕疼痛、僵硬和關節腫脹,但是疾病的進展并未停止,對關節的損害仍在繼續。
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常委、解放軍總醫院風濕科主任黃烽教授介紹:“生物制劑的出現在風濕病治療領域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突破。類克對患有多種免疫系統炎癥性疾病的患者顯示出顯著的療效。直接針對免疫系統內的特定蛋白質,幫助控制炎癥的進展,不僅顯著緩解疼痛和僵硬等癥狀,還進一步阻止關節損害。對于還沒有發生關節損害的患者,類克可以幫助阻止關節損害的發生。”
黃烽教授介紹說,類克是一種先進的生物制劑,對患有多種免疫系統炎癥性疾病的患者顯示出顯著的療效。類克直接針對免疫系統內的特定蛋白質,幫助控制炎癥的進展,顯著降低疾病的疼痛癥狀,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克羅恩病。
類克通過靜脈注射給藥,一個簡單的輸液過程大約需要兩小時。靜脈注射過程必須在專業醫師的監管下在醫院或治療中心進行。首次注射后的第二周和第六周將再次進行注射,之后類風濕關節炎每八周注射一次。對于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將每六周注射一次。一年6次。
目前,類克已經治療了全球超過900000患者,適應癥包括
銀屑病、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型關節炎、成人克羅恩病、兒童克羅恩病、強直性脊柱炎、
潰瘍性結腸炎。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總裁謝炳福先生指出,西安楊森除了引進先進的生物治療產品類克外,還要為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同時將在抗免疫疾病領域不斷推出更好的產品和更加方便的劑型,這也是強生公司“因愛而生”理念的具體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