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的張先生10年前患了2型糖尿病,雖然一直在治療,但由于他在公司里擔任要職,應酬很多,因此飲食控制不嚴,而且比較勞累。去年上半年,他尿里出現蛋白,被診斷患了糖尿病腎病。張先生還是沒有重視。短短5個月后,發展成了尿毒癥,現在只能依靠透析生活。
糖尿病已成為誘發尿毒癥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收治的尿毒癥病人中,有1/3都是由糖尿病引起的。這類患者都有一個特點,即糖尿病治療不堅持、不徹底,血糖和飲食都控制得不好,從而引發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初期并無明顯癥狀,很多患者往往不重視。但隨著腎功能損傷的漸進發展,最后就會到達尿毒癥階段,腎臟將無法排出毒素和多余水分,最終只能靠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腎移植三種方法來維持生命。
要避免糖尿病腎病及尿毒癥的發生,首先要及時發現糖尿病。大多2型糖尿病沒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喝得多,吃得多,小便多,體重少),因此,很多患者被漏診。其次,糖尿病要堅持治療,盡量選擇腎毒性小的降糖藥,切忌吃吃停停。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減輕體重。定期進行血糖、血壓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檢測,及時發現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的發生。最后,一旦發現合并高血壓、腎病,要及時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最大限度地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
糖尿病患者發生腎臟病,一般來說患糖尿病10~20年后,約有半數發生腎功能不全。這是由于糖尿病的病人是一個全身毛細血管病變,主要是毛細血管基膜增厚,導致微循環異常,從而引起許多臟器、器官的異常,在腎臟可發生腎小球毛細血管基膜增厚,從而導致腎小球硬化癥。腎小球硬化后影響了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從而引起一系列的變化。糖尿病腎病已成為影響糖尿病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在糖尿病約5~10年后可出現輕度無癥狀性蛋白尿,此現象的出現,便提示臨床糖尿病性腎病已經開始。開始時蛋白尿可為間歇性,以后則變為持續性。糖尿病有明顯蛋白尿者,較之無蛋白尿者預后差,但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有的病人可存活20年以上,一般至少要在10年以上。
蛋白尿經歷數年后,才出現水腫、高血壓等腎臟病癥狀。一般說來,糖尿病史越長,腎小球硬化越嚴重,蛋白尿越重。一旦出現嚴重的蛋白尿,腎臟病可較迅速地惡化。如病者的蛋白尿發展日趨嚴重,尿蛋白每日大于
糖尿病腎小球硬化在經歷長期的中度蛋白尿后,亦可逐漸發生腎衰。發展至腎衰,快慢頗不一致,一般要經過許多年以后才緩慢地發展至腎衰。一旦發生腎衰,則預后十分差。腎衰時,腎多無明顯的縮小,蛋白尿也無明顯減輕。如不透析,病人將死于尿毒癥。
對于糖尿病的病人,只要很好地控制糖尿病,即可防止、延遲或減少糖尿病性腎病的發生。在飲食控制的基礎上,恰當地應用降糖藥物,可以防止繼發腎臟損害。糖尿病腎病不宜用皮質激素,它不但對蛋白尿和腎病綜合征無效,而且會招致感染和使糖尿病更難于控制。對腎病綜合征水腫較嚴重的,可用利尿劑。有高血壓的,宜用降壓治療,血管轉換酶抑制劑不但對高血壓,而且對蛋白尿和延緩腎功能衰竭的發生,均有好處,可常規使用。腎衰的治療與一般的腎衰相同。但應該指出的是,糖尿病有時會同時有原發性腎病綜合征,這時,就應使用皮質激素治療,不然,會加速腎臟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