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在不孕癥治療中的療效。方法:選取48例不孕癥患者給予腹腔鏡治療,同時對所有患者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腹腔鏡手術、術后妊娠情況進行記錄,然后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與分析。結果:腹腔鏡手術治療平均時間(60.00~10.00)min、術中出血量(58.00±12.00)ml、住院時間(5.00±0.50)年,并發癥發生率2.08%、切口為甲級愈合且經腹腔鏡治療后48例不孕者妊娠率高達50.00%。結論:在嚴格把握適應證的前提下,腹腔鏡在不孕癥治療中是一種安全、可靠且有效的臨床治療手段。
【關鍵詞】腹腔鏡;不孕癥;分析
不孕癥是指育齡期婦女在婚后同居1年、其配偶生殖功能正常、存在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而未受孕,或曾存在孕育、未避孕1年以上、但不再受孕。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及人們生活環境和習慣改變等因素影響,不孕癥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不孕原因復雜多樣,如輸卵管因素、排卵障礙或盆腔炎癥等均可導致不孕發生。筆者本次利用腹腔鏡技術對不孕癥者進行治療,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2012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48例不孕癥患者,年齡23~36歲,平均(29.00±2.00)歲,原發性不孕14例,繼發性不孕34例,不孕時間2-6年,平均(5.00±0.50)年。所有患者符合《不孕與不育》 診斷標準;同時排除心、肝、腎等重要器宮存在嚴重疾患者,排除血液系統疾病者、先天性生理缺陷或畸形者,排除因內分泌或免疫因素所致不孕者。
1.2 方法
做好術前準備。全身麻醉處理,取仰臥截石位,消毒后于臍上緣做一橫切口長約
2 結果
2.1 不孕原因及妊娠情況
48例不孕癥患者不孕原因主要為輸卵管炎,占60.42%,經腹腔鏡手術治療后妊娠率達50%,詳見表1。
2.2 腹腔鏡手術情況
48例不孕癥者腹腔鏡手術情況統計結果見表2。術中發生皮下氣腫1例,占2.08%,無臟器損傷和感染跡象;所有患者切口均為甲級愈合。
3 討論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不孕癥患病率達7%~10%,且其形成原因復雜多樣,已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對該病的治療包括內科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等。但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腹腔鏡技術日益成熟且成為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
腹腔鏡技術是結合電子、光學及攝像等的高科技技術,該技術通過攝像系統將盆、腹腔內臟器情況攝于監視屏幕上,然后醫生在監視器引導下于腹腔外通過手術器械對病變組織實施探查、電凝、止血、組織分離和切開及縫合等各項操作處理,從而達到診斷與治療的目的。根據腹腔鏡的此種特性,按照48例不孕癥者不孕原因,利用腹腔鏡技術進行對癥處理,從表1結果可看出經過對癥處理后,48例不孕者妊娠率高達50.00%,同時表2中患者手術情況顯示,本次腹腔鏡治療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并發癥少和住院時間短等特點,因此腹腔鏡是治療不孕癥安全、有效且可靠的治療手段;通過上述對48例不孕癥者病例分析,筆者認為腹腔鏡可全面反映子宮、卵巢、輸卵管、盆腔等情況,且通過腹腔鏡技術可對因輸卵管阻塞、盆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多囊卵巢等原因導致的不孕癥起到有效治療效果。(1)對輸卵管炎所致輸卵管粘連、扭曲、積水等造成的不孕癥(此類患者多伴盆腔臟器粘連等),可在腹腔鏡下給予盆腔粘連松解術,利用電凝手術剪分離臟器間粘連,恢復臟器位置,解除輸卵管粘連、扭曲等,暴露卵巢且固定于傘端;對傘端粘連者可給予輸卵管造口術,恢復輸卵管傘端等。(2)多囊卵巢綜合征所致不孕癥可在腹腔鏡下實施卵巢打孔術,每側以4個孔為宜且不宜太深。總而言之,腹腔鏡在不孕癥治療中,具有手術視野清晰、創傷小、出血量少、并發癥少、患者恢復陜、住院時間短等優點 ,但該技術畢竟是一種創傷性手術,因此應在嚴格把握適應證的前提下實施該手術方能達到安全、可靠且有效的臨床治療效果。
(吳蘭芬,腹腔鏡在不孕癥治療中的病例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第10卷第26期(總第178期)2012年9月: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