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血府逐瘀膠囊是活血化瘀治則在瘀血證中的獨特應用,通過對王清任等歷代醫家的主要著作的學習,古為今用,開辟了急診外傷中腦震蕩、腦挫傷、頭皮裂傷及軟組織挫傷等治療的新思路,簡便易行,利于服用,是《內經》“結者散之”、“留者攻之”和“血實者決之”等治則的具體應用。
臨床資料:
例1,男,35歲,藏族。因“車禍傷昏迷14h”收住,入院查體:體溫36℃,脈搏12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壓100/80mmHg,深昏迷,GOS評9分,頭皮裂傷,兩側瞳孔等大,直徑3mm,對光反射存在,眼瞼淤血腫脹,鼻腔淤血,心肺腹(-),頸阻(+),未引出病理反射。診斷:閉合性顱腦損傷、腦挫傷、頭皮裂傷。治療予以醒腦、降顱壓、抗炎、對癥,7天后仍嗜睡,遂結合中醫予以活血化瘀、醒腦開竅。口服血府逐瘀膠囊。神志漸趨清醒,問答切題,自覺頭昏頭痛,服藥2個療程,痊愈出院。隨訪半年,能正常放牧無明顯后遺癥。
例2,女,19歲,學生,藏族。騎自行車跌倒,昏迷20min,劇烈頭痛,嘔吐,于2004年3月19日收住急診科。查體:體溫37.1℃,脈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壓108/70mmHg,GOS評9分,神志模糊,急性痛苦病容,頭枕部、頂部和額部有明顯壓痛,未引出病理征。診斷:腦震蕩。予以血府逐瘀膠囊口服。嘔吐漸止,進少量半流食,10天后頭痛頭昏止,能下床活動,食欲增進,服藥1個療程,痊愈出院,隨訪半年,能正常學習,無后遺癥。
例3,男,26歲,牧民,藏族。從行進馬背上墜地,左手及鼻唇著地,當即昏迷,于2004年10月27日15時收住急診科。查體:體溫38.7℃,脈搏7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壓130/80mmHg,GOS評8分,神志模糊,煩躁不安,瞳孔等大等圓,直徑4mm,對光反射存在,左頭頂有3cm×2cm傷痕,鼻及上唇擦傷,左腕擦傷明顯。未引出病理征。診斷:腦挫傷。治以活血祛瘀、養血安神。予以血府逐瘀膠囊口服。神志清楚,頭痛身痛減輕,精神尚可,食欲增進,二便調和,能下床活動,服藥1個療程,痊愈出院,隨訪半年,能正常放牧。
例4,男,27歲,自由職業者,回族。遭人毆打,顏面、胸腹、雙上肢廣泛軟組織挫傷。于2004年2月16日23時收住急診科。查體:體溫36℃,脈搏66次/min,呼吸17次/min,血壓110/60mmHg。GOS評10分,神志清楚,表情痛苦,眼眶周圍、前胸、腹部及雙上肢可見廣泛皮膚瘀血腫脹,壓痛。診斷:廣泛組織挫傷。治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絡。予以血府逐瘀膠囊口服。身痛減輕,精神煥發,瘀斑漸消,腫脹消退。住院7天,痊愈出院。
血府逐瘀膠囊由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湯化裁而來,組方主要有當歸、赤芍、川芎、丹皮、桃仁、紅花、柴胡、香附、枳殼等。全方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以達祛瘀生新的作用。
王氏的血府逐瘀湯經典用法是主治血府血瘀之癥,現在我們將該方用于外傷所致的腦震蕩、腦挫傷、腦裂傷及軟組織挫傷等形成的瘀血癥。用其復方制劑,簡便快捷、利于服用,為顱腦外傷,特別是軟組織挫傷治療提供獨特有效的方法。對痊愈出院者,經過半年隨防,均無頭暈頭痛等后遺癥,且能照常生活、工作。
近年來活血化瘀治則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根據歷代醫家的理論,運用活血化瘀與其他治則的辯證關系,治療了些過去高原牧區無法治療或難以治療的疾病,減輕了高原地區外傷性疾病的致殘率,并提高了傷后生活質量。
參考來源:《中華中西醫雜志》2006年第7卷第7期;《血府逐瘀膠囊在急診創傷中的應用體會》;徐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