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風濕性心臟病是指由于風濕熱活動,累及心臟瓣膜而造成的心臟病變。風濕性心臟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屬于自身免疫病。風濕性心臟病多發于冬春季節,寒冷、潮濕環境下,風濕性心臟病初發年齡多在青壯年。
風濕性心臟病初次發作并不會立即引起瓣膜開口改變,往往需要數年甚至十幾年以上才會形成瓣膜開口變化。因此風濕性心臟病患病初期常常無明顯癥狀,后期則表現為心慌氣急、乏力、咳嗽、肢體水腫、咳嗽、咯血,直至心力衰竭,引起生命危險。
臨床上根據病情進展程度,主要有以下主要變現:
1.活動后心悸、氣促,甚至出現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夜間不能平臥;
2.輕微活動或勞累后就出現咳嗽、咳痰帶血絲,很容易受涼
感冒;
3.食欲不振,也就是說一段時間吃飯不好,胃腸道瘀血可能消化不好,出現肚子脹。尿量減少、下肢浮腫、腹脹、腹水,肝、脾腫大等。
4.大部分患者出現兩顴及口唇呈紫紅色,即二尖瓣面容。
5.心悸 常常因為房顫或心率失常所致,快速房顫導致患者自覺不適,甚至呼吸困難或使之加重,從而促使患者就醫。房顫也是導致患者出現心房血拴甚至出現
腦卒中的主要原因。
6. 胸痛 ,單純瓣膜病導致的胸痛一般使用硝酸甘油無效。
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容易出現呼吸道感染,表現為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現感冒癥狀。主要是在肺淤血的基礎上,很容易合并細菌感染,并加重心衰。同時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可出現勞力性心慌、氣促,身體耐受力下降,生活質量明顯受影響。同時,有以下主要危害:
1.心律失常:即我們常說的“心臟亂跳”,最常見的是心臟顫動(房顫),房顫是風心病中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發生率50%以上,有時為首發病癥,也可為首次呼吸困難發作的誘因或體力活動受限的開始。房顫可導致心功能差,令病人感覺不舒服,最主要的是可能導致心房內血栓形成。
2.血栓栓塞:巨大左房合并房顫容易導致血栓形成,而血栓脫落可引起栓塞。腦栓塞可偏癱失語;四肢動脈栓塞引起肢體的缺血、壞死;深靜脈血栓導致肺動脈栓塞。
3.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生在瓣膜病的早期,細菌附著在瓣葉表面,聚集形成贅生物,感染的細菌常見鏈球菌,葡萄球菌,腸球菌等。一旦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就可以加重心衰。同時贅生物脫落導致栓塞。
4.心力衰竭:為晚期并發癥,是風濕性心臟病的主要致死原因,發生率占50—70%。主要表現為心源性惡液質,多臟器功能障礙。
參考文獻:汪曾煒,劉維永 張寶仁,主編,心臟外科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P1233-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