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忠震教授
最近靶向藥物的研究逐步過渡到針對多靶點的藥物,如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過去內科治療無效的難治性疾病如腎癌,化療藥物有效率不超過5%,其標準治療是干擾素,然而干擾素的療效其實也不理想,大劑量時副作用很大,特別是會出現血管滲漏綜合征。多靶點藥物研制成功后,在腎癌治療中取得了顯著優于干擾素的療效。
使用多靶點藥物是因為細胞傳導通路會有旁路,阻斷正常通路再同時阻斷旁路可能有更好療效,或原來無效的病種會有效,但也可能會增加不良反應。這是因為阻斷的靶點在細胞正常傳導通路中也起作用。
究竟舒尼替尼與伊馬替尼一線治療哪個更好?還需要臨床證據。舒尼替尼即將用于治療肝癌的研究,全球要納入1200例患者,中國肝癌患者非常多,希望中國也能夠參加,目前正等待批準。將來可能還要做肺癌、乳腺癌的研究。
胡適說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是否能夠“釋放無限可能”,一定要通過循證醫學方法來證實。這次論壇討論的另一個問題是藥物療效的評價標準和試驗終點,現在強調總體生存,但也存在倫理學問題。將來腫瘤的治療模式將會改變,不同腫瘤類型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即同病異治,以前認為是同病,現在從分子生物學角度來看是不同的病。
萬德森教授
GIST是近十年來才被重視的,其診斷為CD117陽性。GIST傳統以外科治療為主。問題是有些患者腫瘤不能切除或切除后復發率相當高。原來的非手術治療基本無效,有效率<5%。伊馬替尼出現后治療情況改觀。舒尼替尼上市后,又多了一種武器。
現在爭論的焦點是舒尼替尼作為二線藥物何時開始應用?以往有研究表明伊馬替尼400 mg、800 mg的療效是沒有差異的,但也有資料表明,400 mg轉為800 mg后31%患者疾病能夠穩定或生存期延長。國際性研究表明,GIST復發后使用舒尼替尼,TTP和PFS都是對照組的4倍。患者復發轉移時就已是很晚期,已經承受很長一段煎熬,既然有了有效藥物,到一定時期就應該使用,當然也需要根據醫生的判斷。另外,對于舒尼替尼的副作用,假如把解決方法說得很明確,有了安全手冊,就不會懼怕了。
靶向藥物一般都很昂貴,對于舒尼替尼,已經提出慈善援助項目,即用一定時間就可以免費,現在正在實施。
葉定偉教授
在舒尼替尼等靶向治療藥物出現之前,早期腎癌主要以局限性手術為主,但是腎癌在發現的時候就有30%轉移,即使早期術后也會有20%~30%復發。腎癌治療的難點是對放化療不敏感。免疫治療對某些患者有效,但真正受益的患者也只有10%左右,即使這10%中多數也只是腫瘤縮小,長期生存者極少。
舒尼替尼的靶點如VEGF、PDGFR、raf、HIF等很多在腎癌細胞中都是高表達的。Ⅱ和Ⅲ期臨床試驗表明,舒尼替尼可使腫瘤穩定,受益率70%~75%,在相當多患者中延長PFS,控制力、反應率比干擾素治療顯著提高,生存率提高,一線治療有很好效果,二線治療效果也很好,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
舒尼替尼與索拉非尼治療轉移性腎癌都有很好的療效,都是抑制血管生成和細胞增殖,靶位可能有所不同,都給患者帶了益處,希望越來越多類似的藥物上市,最終使患者多一種選擇。任何藥物都有治療失敗的可能,治療失敗之后可以再用另一種。兩藥的序貫使用國外沒有嚴格的研究,但歐洲的社區用藥已經在這樣做,真實的情況表明兩藥序貫有非常好的效果,希望能夠共同使患者受益。
在中國腎癌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高達50%的腎癌會轉移,轉移后幾乎變為不治之癥。期待舒尼替尼的上市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益處和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