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腫瘤起自生殖細胞和非生殖細胞,由生殖細胞發生的占睪丸腫瘤的95%以上,后者發生于間質細胞、支持細胞或睪丸間質等,約占2%-5%。原發于附睪的腫瘤少見。來自生殖細胞的腫瘤,有生殖細胞癌(即精原細胞瘤)、胚胎癌、
絨毛膜癌、睪母細胞瘤、畸胎瘤及惡性畸胎瘤。精原細胞瘤占整個生殖細胞腫瘤的35%-50%,大多發生在中年人,平均35歲;畸胎癌為一大類,約占睪丸腫瘤的35%,含有分化的畸胎瘤組織及惡化成分,一般有畸胎瘤、胚胎瘤及絨毛膜癌三者構成。睪丸腫瘤中第三大類為胚胎癌,約占20%。睪丸絨毛膜癌往往混在胚胎癌和畸胎癌之中,單純存在比較少見。畸胎瘤生長緩慢,其內有各種分化成熟的上皮組織、腸腺、軟骨及神經組織等,雖然分化好,但時有轉移,并非真正良性。
關于睪丸腫瘤的病因多認為主要與隱睪和異位睪丸有關。除此以外,還認為與創傷、遺傳因素、內分泌功能障礙有一定關系。睪丸腫瘤在世界各地發病率很不一致。西歐和美洲較高,我國睪丸腫瘤發病率約為0.2-0.7/10萬男性。
睪丸腫瘤在中醫文獻中,可能與"子癰"、"子痰"、"子腫"、"石疽"、"疝氣"等病證有關,認為系先天腎氣不足,濕熱下注,肝經樞機不暢,氣滯寒凝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