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白血病又稱“血癌”,是造血系統的惡性增殖性疾病,該病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首位,是嚴重威脅兒童健康的疾病之一。白血病是全身性腫瘤,以化療為主,根據白血病細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研究表明,高輻射環境下、接觸化學原料、濫用藥物等是引發白血病的因素。因此,遠離誘因是防治的最佳手段。隨著分子生物學、生物遺傳學的進展,新療法、新藥物以及中藥的使用,使白血病預后得到極大的改觀。
白血病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發病時骨髓中異常的原始細胞及幼稚細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廣泛浸潤肝、脾、淋巴結等臟器。白血病患者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和浸潤等征象,給患者帶來的傷害是很大的。
依木蘭就是治療白血病的良藥,能有效緩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依木蘭的藥理藥用是什么呢?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依木蘭是6-硫基嘌呤的咪唑衍生物,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代謝劑。可產生烷基化作用阻斷SH組群,抑制核酸的生物合成,防止細胞的增生,并可引起DNA的損害。
依木蘭主要適用以下這些癥狀:
1、急慢性白血病,對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近期療效較好,作用快,但緩解期短;
2、后天性溶血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系統性紅斑狼瘡;
3、慢性
類風濕性
關節炎、慢性活動性
肝炎(與自體免疫有關的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變;甲狀腺機能亢進,重癥肌無力;
4、其他:慢性非特異性
潰瘍性結腸炎、節段性腸炎、多發性神經根炎、狼瘡性腎炎,增殖性腎炎,Wegener氏肉芽腫等。
動物實驗證實,依木蘭可使胸腺、脾內DNA、RNA減少,影響DNA、RNA,以及蛋白質的合成,主要抑制T-淋巴細胞而影響免疫,所以可抑制遲發過敏反應,
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依木蘭的療效需于治療數周或數月后才出現。在上消化道內吸收較佳。血漿中的硫唑嘌呤及6-硫基嘌呤水平與依木蘭的療效及毒性無相互關系。
當依木蘭,氧嘌呤醇和/或硫嘌呤醇與6-硫基嘌呤或硫唑嘌呤聯用時,6-硫基唑嘌呤和硫唑嘌呤的劑量應減至原劑量依木蘭可增強去極化藥物,如司可林的神經肌肉阻滯作用,減弱非去極化藥物如筒箭毒堿的神經肌肉阻滯作用。阻礙華法林的抗凝作用。依木蘭可增強骨髓抑制劑作用,導致嚴重的血液學異常,還可加強西咪替叮及吲哚美辛的骨髓抑制作用。
除此之外,依木蘭的腸吸收較6-巰基嘌呤為佳,口服吸收良好,進入體內后很快被分解為6-巰基嘌呤,然后再分解代謝而生成多種氧化的和甲基化的衍生物,隨尿排出 體外,24小時尿中排泄量為50%~60%,48小時內大便排出12%,血中濃度低,服藥后1小時達最高濃度,3~4小時血中濃度降低一半,用藥后2~4天方有明顯療效。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依木蘭的選擇因患者個體性差異而往往不同,詳情請咨詢百濟藥師,全國統一免費服務熱線:400-101-6868,這有數十位專科藥師為您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全程安全
用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