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
干擾素與
胸腺五肽聯(lián)合治療
慢性乙型肝炎療效及副作用。方法將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為
干擾素組26例,聯(lián)合組(
干擾素+
胸腺五肽)28例。用
干擾素300萬U,前2周每日1次肌注,然后采用300萬U隔日1次肌注,持續(xù)6個月。聯(lián)合組
干擾素用法同上,另加用
胸腺五肽1mg隔日1次肌注,療程3個月。結果聯(lián)合組HBeAg陰轉率在治療6個月、停藥6個月及1年分別為67.86%、60.71%、53.57%,而
干擾素組為34.62%、30.77%、26.92%。兩組對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聯(lián)合組對HBV-DNA轉陰率在治療3個月、6個月,停藥6個月及1年,分別為53.57%、71.42%、67.86%和60.71%,而
干擾素組僅為26.92%、42.31%、38.46%、30.77%,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在總有效率方面,聯(lián)合組于治療后6個月、停藥6個月、停藥1年時分別為67.85%、60.71%、53.57%高于對照組的34.62%、30.77%、26.92%,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胸腺五肽含有調(diào)節(jié)免疫作用的多肽可提高T細胞功能,與
干擾素合用抗病毒作用顯著提高,有明顯抑制HBV作用,且不增加副作用,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干擾素 胸腺五肽 慢性乙型肝炎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06-8106(2003)14-2151-0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危害較大的疾病,它有病程長、反復發(fā)作、治療效果不佳等特點。我們用干擾素聯(lián)合胸腺五肽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為我院住院病人,診斷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學術會議診斷與分型標準,男50例,女4例,年齡21~56歲,平均37.5歲,病程1.2~8年,平均4.2年;分為
干擾素組26例,聯(lián)合組28例,兩組病例治療前HBsAg、HBeAg、抗HBc、HBV-DNA均為陽性,所有病人均無重要器官的嚴重合并癥,且肝炎病毒分型(甲、丙、丁、庚、戍
肝病毒)均為陰性;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臨床資料(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均具有可比性,且未用過抗病毒藥物。
1.2 治療方法
干擾素組采用(安徽安科公司生產(chǎn)商品名為
安達芬)α-2b
干擾素300萬U,肌肉注射,開始2周每日1次,第3周起隔日1次,療程6個月。聯(lián)合治療組
干擾素用法同
干擾素組,加用
胸腺五肽(海南中和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1mg,肌肉注射,隔日1次,療程3個月,兩組患者均以口服多種維生素,食欲差者補充葡萄糖和電解質等。
1.3 觀察項目 兩組治療前進行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B超等檢查,并進行肝炎分型(甲、丙、丁、戍、庚型肝炎病毒)、HBV-M(均為酶聯(lián)免疫法)檢查,HBV-DNA(定量),為微板核酸雜交法(試劑由廣州一軍大基因診斷中心提供)。HBV-DNA>1.6pg/ml為陽性。治療開始8周,每2 周查肝功能、血常規(guī)、血小板、腎功能,以后每4~8周復查1次,治療后3個月、6個月及停藥后6個月、1年各檢測1次HBV-M、HBV-DNA。
1.4 療效判定 顯效:HBsAg、HBeAg、HBV-DAN轉陰者,肝功能正常。有效:HBsAg、HBV-DNA轉陰,肝功能正常,但HBsAg未轉陰者。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
2 結果
2.1 治療結果 兩組治療后ALT復常,HBsAg、HBV-DNA陰轉及療效情況見表1~4。
表1 ALT復常情況 %
從表1可見干擾素組與聯(lián)合組治療慢性乙型肝炎,ALT復常率無明顯差異,P>0.05。
表2 HBeAg/抗HBe轉換率 % 注:兩組治療后同期對比 △ P<0.05
表3 HBV-DNA陰轉率 % 注:兩組治療同期對比 △ P<0.05
從表2中可見HBeAg陰轉率聯(lián)合組均高于干擾素組,于用藥后6個月、停藥后半年、1年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從表3中可見HBV-DNA陰轉率聯(lián)合組均高于干擾素組,從治療3個月起至治療后停藥1年,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表4 兩組治療及停藥后療效比較 注:兩組治療同期對比 △ P<0.05
從表4可見兩組治療及停藥后總有效率方面,聯(lián)合組均高于干擾素組,治療6個月,停藥6個月及停藥1年,兩者差異有顯著性,P<0.05。
2.2 不良反應 治療初期1~2周,約81%的患者有發(fā)熱,經(jīng)對癥處理很快緩解,49%的患者有乏力、頭痛、關節(jié)肌肉酸痛;7.6%患者有不同程度血白細胞減少,
干擾素組有3%的患者血小板減少,2%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
脫發(fā)。在上述幾方面,兩組對比差異無顯著性。
3 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反復遷延不愈,缺乏特效治療,嚴重影響病人健康。近年來國內(nèi)外研究認為,干擾素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藥物 [1] 。亦有文獻報道 [2,3] :由于慢性乙肝病人產(chǎn)生干擾素能力低下,對HBV清除能力不足,可能是病情反復不愈的原因;另有證據(jù)表明,乙肝病毒持續(xù)感染,誘導機體對其感染形成免疫狀態(tài),特別是細胞毒性T細胞的低反應狀態(tài)起重要作用。雖然干擾素應用于臨床抗病毒多年,療效不盡人意,大多數(shù)學者建議可將干擾素加大至500~1000萬U/次,療程4~6個月,可提高療效[4] ,但加大劑量則因其副作用和價格使人難以接受。所以尋找新的抗病毒藥物或聯(lián)合其他有效的抗病毒藥成為當前之急需。胸腺五肽是一種優(yōu)良的免疫功能調(diào)節(jié)藥物,它可誘導和促進T細胞分化成熟,調(diào)節(jié)T淋巴細胞亞群比例,使CD4/CD8趨于正常,增強外周血單核細胞γ-干擾素的產(chǎn)生,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提高NK細胞活性,提高白介素-2的產(chǎn)生水平與受體表達水平。從而打破機體的這種免疫耐受狀態(tài),激發(fā)機體對病毒的特異性反應。干擾素與胸腺五肽聯(lián)合使用具有協(xié)同作用,從完成的病例結果表明:療程結束,停藥半年,停藥1年,聯(lián)合組的HBeAg陰轉率,抗HBe陽轉率及HBV-DNA陰轉率及總有效率均較單一干擾素組高,兩組對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療效較滿意,且聯(lián)合應用不增加干擾素副作用,臨床耐受性好,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Ferrencip.Histor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and chronic hepatitisC.Gut,1993,Supplement119-120.
2 張定風.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抑制因子對干擾素誘生的影響.中華醫(yī)學雜志,1984,5:273.
3 涂蔭國譯.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與缺乏可檢測血清干擾素.國外醫(yī)學·傳染病流行病分冊,1987,14(3):138.
4 Hoofangle JH.Therapy of acute and chronic viral hepatitis.Adv Intem Med,1994,39:241.
作者單位:330002江西省南昌市第九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