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治療效果差,
肺癌被稱為“最棘手”的
癌癥之一。9月14日晚在北京九華山莊召開的中國抗癌協會臨床
腫瘤協作中心(CSCO)第9屆年會肺癌專題衛星會上,如何提高肺癌的治療效果成為國內肺癌治療專家們關注和討論的焦點,而一種“全球首肯的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挑戰傳統治療
靶向治療,顧名思義就像打靶一樣對患病部位進行針對性治療。醫學專家說,大多數抗癌癥藥物進入體內,不光會殺傷腫瘤細胞,對人體正常細胞也有殺傷作用,例如腫瘤的傳統化療會引起
脫發等副作用,就是正常組織受損的表現。而靶向治療則像“長了眼睛”一樣,當藥物進入到體內,就能夠直接找到有問題的部位,發揮其藥理作用。
手術加化療放療,這是沿用了很久的腫瘤傳統療法。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張力教授說,腫瘤治療近幾年來在學術上發展比較快,但是普通大眾知道得還是比較少。張教授介紹,靶向治療是近兩年醫學界比較熱門的新話題,這是因為已經有一些藥物和治療方案經過在臨床驗證取得一些初步成效。
肺癌開始借助靶向治療
有資料顯示,每年每10萬人中就有高達50人左右患肺癌,由于該病早期表現沒有什么特別癥狀,甚至會有一些表現為關節痛的患者常常被當作骨科病誤診,所以不少肺癌患者被發現患這種病時,大多已為晚期。
患者一旦來到專業醫院,醫生將根據患者情況進行治療方案選擇,如20%小細胞肺癌患者對化療比較敏感、效果較好,80%非小細胞肺癌則適合用放療手術等其他手段。盡管有了細致的分型治療,肺癌總的治療效果還是很差。據上海胸科醫院廖美琳教授介紹,肺癌的5年生存率在美國為15%,歐洲為10%,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國大概是8.9%。所以,醫學界就把肺癌治療的希望寄托在靶向治療上。
靶向治療帶來生存優勢
上海肺科醫院周彩存教授介紹,在肺癌領域,醫學專家已經發現“靶向”的方法,占病患比例80%的非小細胞肺癌的腫瘤細胞上有一種叫做EGFR的受體,其機制就像是腫瘤的特異性開關,把它關掉,腫瘤細胞就得到遏止。據此,醫藥界已經發明“關掉開關”的藥物如
厄洛替尼(
特羅凱),并開始應用到臨床上。
周教授介紹,這種靶向新療法,不但被證實可以延長患者生存,而且可以顯著改善病人的癥狀,例如減輕咳嗽、呼吸困難以及疼痛等,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另外,無論病人性別如何,組織類型如何,吸煙與否以及種族如何,死亡風險都能顯著降低。據上海胸科醫院廖美琳教授介紹,特羅凱繼美國、歐盟后在中國上市,它的上市必將給廣大肺癌病人帶來生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