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關鍵,在于抗病毒治療。近年來對慢性
乙肝的抗病毒治療已有很大的發展,目前首選的抗病毒藥物之一是α
干擾素。
α干擾素是被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署(FDA)最早批準的用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的藥物,迄今在臨床上已經使用了20多年,已用于大量病人的治療,是國際公認的治療慢性乙肝的首選抗病毒藥物,并且目前仍是唯一被認可對慢性乙肝有明確的長期療效的藥物。
α干擾素的治療作用
α
干擾素主要有四大生物學作用,即抗病毒、抗
腫瘤、免疫調節和抗肝纖維化作用。用α
干擾素治療慢性
乙肝,能抑制
乙肝病毒復制,促進
乙肝病毒清除;減輕肝臟炎癥及壞死,促進肝細胞修復;防止或延緩病情發展為
肝硬化;預防
肝癌的發生;同時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α干擾素的使用方法
慢性
乙肝患者,不論是“
大三陽”還是“
小三陽”,如果轉氨酶升高或者肝活檢證實肝組織有明顯炎癥,同時HBV-DNA陽性,都可以使用α
干擾素治療。但如果同時合并有失代償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其他重要臟器病變,則不適合使用α
干擾素治療。
用藥方法是:α干擾素一次30μg~50μg,肌肉或皮下注射。第一個月每日注射1次,以后隔日注射1次。療程至少6個月。根據病情需要,可延長療程至1年以上。
治療過程中應定期做ALT、HBV-DNA定量和乙肝“兩對半”檢查。只要DNA定量在降低、ALT水平或者“兩對半”指標有改變,說明治療有效,應繼續治療,不能隨便停藥。
治療必須達到以下效果3個月后才可以停藥:轉氨酶恢復正常,HBV-DNA轉陰,e抗原轉陰,并且e抗體轉陽。此稱之為“完全應答”。達到完全應答后,必須再鞏固治療3個月,以提高療效,防止復發。臨床用藥情況證實,如果確屬適應癥,且用藥規范,在療程結束時約50%的病人可達到完全應答。療程結束后若長期隨訪,還能觀察到α干擾素能逆轉或阻斷肝纖維化的發展。
用α干擾素應注意什么
ALT(谷丙轉氨酶)的一過性升高用α干擾素后5~8周,有應答的病人常出現ALT升高,有的病人表現為ALT水平階段性波動。這是患者免疫系統被激活、機體正在清除感染的肝細胞的表現。一般在治療后3~4個月ALT即可恢復正常,并伴有e抗原和HBV-DNA的轉陰。此種ALT升高通常預后較好,不提倡給予降酶藥。但如果出現黃疸,應停用α干擾素,待黃疸消退后再繼續使用α干擾素。
副作用問題
α
干擾素的副作用常是可逆的,常見的副作用是注射數小時后患者出現
感冒樣癥狀,如畏寒、發熱、乏力、頭痛、肢體疼痛、關節痛、肌肉痛、惡心、心悸等。多數病人發生在治療早期,繼續治療一段時間后會逐漸減輕。不能耐受這些副作用的病人,可在注射α
干擾素后2~4小時用些解熱鎮痛劑對癥治療。也可將注射時間安排在晚上,以
減輕癥狀。
其他可逆性的副反應如
脫發等,停藥后會逐漸恢復正常,可暫時不作處理,一般都不必減量或延長注射間隔期,以免影響α
干擾素的療效。
少數病人在長期注射后會出現外周白細胞和血小板一過性降低,一般停藥后可自行恢復。也可加用促血細胞升成藥對癥治療,并觀察血象的改變,必要時可暫停干擾素,恢復正常后再繼續使用。
α1b干擾素更適用于中國人
α干擾素又可分為十余種亞型,目前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的主要是重組人干擾素α1b、α2a和α2b。從干擾素的來源上來看,α2b和α1b是從正常人白細胞中誘生的,α2a是從骨髓瘤細胞中誘生的。白細胞是人體的正常細胞,而骨髓瘤細胞不是人體的正常細胞。干擾素作為一種生物治療制劑,理論上講,愈接近正常自然狀態的應當愈好。而中國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中國人白細胞經病毒刺激后,誘生的所有干擾素中最主要的亞型是α1b。這說明,α1b才最符合中國人的自然狀態。另外,大量的臨床和科研資料已經證實,α1b的臨床療效與α2a、α2b相同,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由此可見,α1b干擾素更適合中國人使用。
目前國人使用得比較多的α1b重組人
干擾素有
賽若金等,在臨床上已經使用了十多年,廣泛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和慢性
丙型肝炎、各種惡性腫瘤、血液病等疾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資料,尤其是駱抗先教授的“肝組織炎癥分級與
干擾素應答的相關性研究”和馬為民教授的“大劑量長療程
干擾素α1b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的比較研究”,對我國制訂慢性
乙肝的規范治療方案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