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單敬文 吉林大學第四臨床醫院兒科 130011
王秀英 吉林省永吉縣第二人民醫院
水痘-
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 VZV) 屬DNA 病毒,感染機體時可引起原發、潛伏性和復發感染。原發感染主要表現為
水痘,以全身出現水皰疹為特征。
水痘痊愈后病毒長期潛伏在感覺神經節內,經再激活后引起皮膚感染,表現為帶狀皰疹。近年來此類疾病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我科門診于2001年1 月~2002 年2 月共診治
水痘患兒134 例,對其中64 例給予肌注
干擾素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臨床診斷為水痘的l34 例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64 例,男34 例,女30 例。年齡2~15 歲。治療前平均病程為2.10±0.18d。對照組70 例,男37 例,女33 例。年齡1~15 歲。治療前平均病程為2.03±0.19d。兩組臨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所有病例均符合水痘的診斷標準。
1.2 病例選擇 病程在4d 以內,多數在2~3d。無心、肝、腎疾病。外周血象≥4.0×l09/L,有典型癥狀和
體征。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α-干擾素肌注,l00 萬單位/d,每日l 次,連用3d。對照組常規給予口服阿昔洛韋5~l0mg/kg/次,每日2 次,或病毒唑10~15mg/kg/d。局部用1%龍膽紫和阿昔洛韋涂抹,撲爾敏口服,必要時加用抗生素。
1.4 療效觀察和評定標準 每隔3d 復診1 次,共計5 次,記錄癥狀和體征改善情況及毒副作用。①止皰時間:原有水瘤變癟并停止出現新的水皰時間;②止癢時間:皮膚瘙癢緩解;③結痂時間:指90%以上的皮損干涸、結痂;④痊愈時間:從開始治療到皮損結痂脫落;⑤全病程:從發病到皮損痊愈。
1.5 統計學方法 計量數據用x±s 表示,兩樣本之間差異性比較采用t 檢驗。
2. 結果
2.1 療效 兩種方法治療水痘均有效,但是干擾素治療組較常規治療組顯效更快,皰疹消失率更高。
詳見附表。
附表 兩種方法治療水痘的臨床療效(d)
組別 止皰時間 止癢時間 結痂時間 痊愈時間
觀察組 1.2±0.5 1.8±0.9 3.1±1.3 5.0±1.2
對照組 1.6±0.6 2.1±1.5 3.8±1.4 6.1±1.7
t 值 3.260 2.070 2.521 3.269
p <0.01 <0.02 <0.02 <0.01
2.2 后遺癥 觀察組水痘痊愈后均未遺留神經痛,且無1 例并發腦炎、肺炎、心肌炎、血小板減少。對照組發生l 例腦炎,2 例肺炎,2 例血小板減少,l 例疑似心肌炎。
2.3 副作用 治療組中有4 例出現一過性體溫升高,呈單峰熱,經對癥處理體溫很快恢復正常。
3. 討論
90 年代初,我科采用病毒唑、撲爾敏、Vit B12、Vit B1、龍膽紫局部外用治療,病情恢復較慢,90 年代后期采用阿昔洛韋口服和外用,療效有所提高,但仍有水痘后腦炎、肺炎、心肌炎、血小板減少等后遺癥的發生。水痘止皰、止癢的時間也較長,影響了患兒的正常生活。病毒感染是一種分子感染,病毒在細胞內以復制的方式生長繁殖,干擾素為廣譜抗病毒制劑,在病毒感染早期可增強巨噬細胞的功能和增加自然殺傷細胞的細胞毒效應,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可與細胞表面的特殊受體結合,激活多種胞漿酶,抑制病毒復制時的轉錄、翻譯、裝配和釋放,從而干擾病毒DNA 的合成,并可引導宿主細胞產生持續數天的臨床抗病毒狀態。病毒感染時機體受抗原的剌激后,免疫活性細胞處于疲憊狀態,出現免疫反應降低。有報告稱,干擾素治療后可使CD3、CD4、CD4/CD8 均明顯增高,而CD8 和淋轉率明顯下降。說明干擾素具有重要的免疫作用和強大的免疫調節功能,能較快恢復機體的免疫功能,減少病毒長期潛伏在細胞中的可能性。本文觀察結果說明,干擾素治療水痘有效,且應盡早、足量使用,一般不少于3d,臨床使用中無明顯的不良反應。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