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65歲以上城市居民中
老年癡呆的患病率超過6%,并隨年齡增高而成倍上升〔1〕。幾乎所有的患者在病程中都表現有精神行為癥狀,一般稱為癡呆的精神行為癥狀(BPSD),其中24%的老年癡呆患者以功能性精神障礙為主。這不僅使患者本人的社會功能受到嚴重影響,也給其監護者帶來較大護理困難,同時也大大增加了我國的社會負擔和經濟負擔。本文對國產富馬酸
喹硫平與奮乃靜片治療老年癡呆BPSD的療效及安全性進行了觀察。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為我院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收住院的患者58例。入組標準: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的
阿爾茨海默病或血管性癡呆的診斷標準,簡易智能狀態檢查<24分,伴躁狂狀態(激惹性增高、情感高漲、夸大妄想、暴食、性意向增強、愛管閑事)、幻覺、妄想、情感淡漠、抑郁或欣快、焦慮、虛構、進食或
睡眠障礙,人格改變等精神癥狀,同時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共病或伴有嚴重軀體疾病。入組前征得對患者有監護權家屬的知情同意。5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隨機分成2組,喹硫平組29例,平均年齡(66.2±7)歲,平均病程(12±6)個月,奮乃靜組29例,平均年齡(67.1±6)歲,平均病程(11±7.5)個月,兩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均P>0.05)
1.2 方法
入組前停藥清洗1 w。喹硫平(商品名:
啟維,湖南洞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起始量為12.5 mg/d。每2~3 d加12.5 mg/d,逐漸加量至25~400 mg/d,奮乃靜(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起始量為2 mg/d,每2~3天加2 mg/d逐漸加量至4~12 mg/d,酌情調整劑量,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觀察6 w,分別在入組時和治療第2、4、6周末評定BPSD及藥物不良反應,以神經精神科問卷(NPI)評定BPSD總分減分率>30%為治療有效〔2〕,用治療中需處理的不良反應癥狀量表(TRSS)〔3〕評定藥物不良反應。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 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喹硫平組治療最高劑量的中位數(M)為100 mg/d,冶療第6周末NPI總分減分率M=82.3%,29例中BPSD治療有效27例(其中顯著進步20例,進步7例),療效不明顯2例,有效率為93%。奮乃靜組治療最高劑量的M為8 mg/d,治療第6周末NPI總分減分率M=80.7%,29例中BPSD治療有效25例(其中顯著進步17例,進步8例,1例因不能耐受藥物副反應且精神癥狀無改善于治療第2周自動退出視為無效)無效4例,治療有效率為86.2%。重復測量的方差方析,治療前后NPI總分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治療第1、2、4、6周末的BPSD癥狀改善程度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1)。喹硫平組BPSD在治療第1周末即有減輕,第2周時緩解最為明顯;奮乃靜組BPSD在治療第2周末有減輕,第3周時緩解較為明顯。同時兩種藥物經Friedman等級方差分析,除情感淡漠外,其他10個BPSD癥狀在治療后均獲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NPI苦惱程度減分率與總分減分率間有顯著相關。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應用TESS量表評定。喹硫平組出現不良反應8例,其中便秘2例,頭暈、心動過速2例,輕度錐體外系副反應1例,嗜睡、體重增加1例,其他2例(其中腹瀉1例、四肢輕度疼痛、掉發1例)。奮乃靜組出現藥物不良應17例,其中錐體外系副反應(EPS)9例(靜坐不能5例,藥源性帕金森3例,急性肌張力障礙1例),便秘2例,頭暈、視物模糊2例,活動減退、嗜睡1例,血壓降低、頭昏1例,EKG異常心悸1例,其他(體重增加,頭痛1例)。
美國有大樣本研究提示,無論是經典的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奮乃靜、氟哌啶醇等)還是非經典抗精神病藥物,服用者面臨的心臟猝死風險同樣存在,均為未服用者的2倍,且呈劑量依賴性。探討抗精神病藥物對老年癡呆患者長期應用安全性的DART研究還證實,長期用藥顯著增加遠期死亡率,甚至FDA已對老年人應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死亡風險添加了黑框警告。因此老年人選擇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時應尤為慎重。為老年癡呆患者提供更為安全、有效的精神類藥品是當務之急。本研究結果顯示,國產喹硫平與奮乃靜治療BPSD療效相仿,但喹硫平組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奮乃靜組,且見效較快,因此病人對此藥的依從性較好。老年人大多體質虛弱,常伴有軀體疾病,因而對抗精神病藥物的耐受性偏低,而藥物副反應的嚴重程度往往是決定患者對藥物依從性優劣的關鍵所在。喹硫平對于治療老年癡呆患者BPSD的療效及安全性方面的優勢,為改善患者本人及監護人的生活質量以及使患者堅持長期鞏固治療提供了有力保障,值得優先考慮應用。
然而,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體質特點,治療時應嚴格遵循老年人精神藥物使用的基本原則,即首先應對老年癡呆患者的精神癥狀進行評估,明確是否確實需要應用精神類藥物,起始劑量和增加劑量的幅度一定要偏小,加量時速度宜緩不宜急,治療劑量一般為成年人劑量的1/2~1/3,同時還應注意個體化用藥原則,根據病情合理調整,爭取用最小劑量改善患者精神癥狀,減輕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