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以明顯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表現,可伴有相應的思維和行為改變。WHO預測在未來50年內,抑郁癥將成為最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抑郁癥具有反復發作的趨勢,其病程遷延,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抑郁癥患者具有學習和記憶功能的改變,所以嚴重地損害了患者的社會功能。西藥治療不良反應大,患者用藥依從性差,難以完成全部療程。筆者采用西藥結合辨證論治的方法治療抑郁癥,效果滿意,現總結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專科門診就診收入院的抑郁癥患者112例為研究對象,年齡18~82歲。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6例。治療組,男24例,年齡(45.7±8.3)歲;女32例,年齡(44.9±7.8)歲。對照組,男25例,年齡(45.4±8.0)歲;女31例,年齡(45.1±8.4)歲。研究對象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十次修訂本(ICD-10)診斷標準,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17項總分≥18,既往未經過抗抑郁治療。2組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及評分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在西藥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經辨證論治給予口服中藥治療。各種中藥均為中藥配方顆粒,由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服用方法:將各種中藥配方顆粒一同置于水杯中,倒入約300 mL開水使溶解,待溫分2次服用。用藥至第4周末評定療效。
2.1.1 肝氣郁結證
主癥為精神抑郁、喜太息。兼癥有胸脅作脹、脘痞、噯氣、月經不調。舌脈為舌苔薄白、脈弦。治法為疏肝解郁調神。主方為柴胡疏肝散。藥物組成:柴胡、芍藥、枳殼、甘草、川芎、郁金、茯神、薄荷。
2.1.2 氣郁化火證
主癥為急燥易怒、胸悶脅脹。兼癥有頭痛目赤、口苦、便秘尿黃、嘈雜泛酸。舌脈為舌紅、苔黃、脈弦。治法為行氣瀉火安神。主方為生鐵落飲。藥物組成:生鐵落、石菖蒲、遠志、丹參、朱砂、茯苓、連翹、當歸、膽南星、法半夏、生甘草。
2.1.3 痰氣郁結證
主癥為精神抑郁、胸悶,或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兼癥有煩悶、善感易哭、少言語。舌脈為舌淡紅、苔膩、脈弦滑。治法為疏肝解郁、化痰開竅。主方為逍遙散。藥物組成:茯苓、柴胡、白芍、白術、香附、郁金、陳皮、半夏、膽南星、石菖蒲、生姜、甘草、酸棗仁、柏子仁、桔梗、竹茹。
2.1.4 心脾兩虛證
主癥為多慮難解、健忘
失眠、胸悶心悸。兼證有面色萎黃、倦怠乏力、多汗納呆。舌脈為舌淡、苔薄白、脈弦細或細數。治法為健脾養心。主方為養心湯加味。藥物組成:黃芪、茯苓、茯神、當歸、川芎、甘草、半夏、柏子仁、遠志、五味子、黨參、肉桂、龍骨、煅牡蠣、夜交藤。
2.2 對照組
服用氟西汀片治療,每日20 mg。用藥至第4周末評定療效。
3 觀察方法
應用HAMD評分,于治療前及治療第1、2、3、4周末各評定1次,以HAMD減分率,采用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無效4級評分標準評定療效。減分率≥75%為痊愈,50%~74%為顯著進步,25%~49%為進步,<25%為無效。在入組前及治療第4周末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及心電圖檢查。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把數據輸入計算機,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及Ridit分析。
氟西汀是一種新型的選擇性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可有效地激活腦內神經突軸間隙5-HT的平衡水平,使患者在短期內消除癥狀。對于首發抑郁癥患者,其臨床療效優于傳統的三環類抗抑郁藥。Smith D[1]報道,氟西汀對抑郁癥的治療有效率為60%~79%。本項研究結果顯示,氟西汀對抑郁癥的治療有效率與上述報道結果基本一致。
【參考文獻】
[1] Smith D, Dempster D, Glanville J, et 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venlafaxiane compared with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nrs and other antideprissants:a meta-analysis[J]. Br J Psychiatry,2002,180:396-404.
[2] 孫圣羽,李明洲.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35例[J].中醫研究,2000, 13(4):26-27.
[3] 許慧寧.化痰通絡中藥配合西藥治療焦慮抑郁癥30例[J].陜西中醫, 2005,26(8):778-779.
[4] 侯振方.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36例臨床觀察[J].河南中醫,2005, 25(10):67-68.
[5] 羅 宏.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72例[J].吉林中醫藥,2006,26(6):36-37.
[6] 蔣 燕,郄鳳卿,薛 蕾.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的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3,30(11):931.
[7] 唐全勝.中西醫結合治療23例抑郁癥的臨床分析[J].廣西醫學,2005, 27(7):1084-1085.
[8] 董子平.電針治療抑郁癥101例[J].中國針灸,2001,21(1):6.
[9] 張 捷,裴 音,陳 杰,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5,12(1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