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深度睡眠不足,人體調節血糖水平的能力會明顯下降,從而導致患2型
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深度睡眠又稱“慢波睡眠”,是人體得到最充分休息的睡眠階段,因此被認為是睡眠質量高低的決定因素。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選擇了9名身體苗條的健康年輕人為試驗對象,在他們夜間進入深度睡眠階段時用噪音對他們進行干擾,但又不至于吵醒他們。試驗對象的深度睡眠會因此而轉為淺睡。
試驗結果發現,雖然這些人的總體睡眠時間未變,但睡眠質量大打折扣。僅3個晚上,他們對于胰島素的敏感性就明顯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受影響的程度據估算與人長胖9千克到14千克相當。
科學家說,由于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試驗對象體內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才能滿足血糖代謝的需求。但實際上他們體內的胰島素分泌并不能增加,這就會導致身體對葡萄糖的耐受性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將因此上升。
此前的一些研究曾發現,睡眠時間不足會削弱人的血糖代謝能力以及食欲控制能力等,導致患肥胖癥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而新研究首次證實,除了睡眠時間,睡眠質量同樣會影響糖尿病患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