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科學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氣中這種顆粒的含量,這個值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 在城市空氣質量日報或周報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和總懸浮顆粒物是人們較為熟悉的兩種大氣污染物。
氣象專家和醫學專家認為,由細顆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塵暴更大。粒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另外也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直徑相當于人類頭發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擋。被吸入人體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
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5月28日,北京大學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PM2.5對健康人群患血栓病等
心腦血管疾病有明顯影響。這是北大首次公布以北京地區健康人為研究樣本,涉及PM2.5影響健康的研究成果。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美國醫學學會雜志》上周刊發了北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朱彤、北大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博士黃薇和美國南加州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教授張軍峰等共同完成的論文《北京奧運期間大氣污染水平的變化與健康年輕人炎癥和血栓形成生物標記物的關聯》。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實施了大量空氣污染控制措施,奧運會前后大氣污染水平發生急劇變化?蒲腥藛T觀測到,北京地區顆粒和氣態污染物濃度水平從奧運會前至奧運會期間下降了13%至60%,其中二氧化硫濃度水平下降60%、一氧化碳下降48%、二氧化氮下降43%、PM2.5下降27%。奧運會之后,污染物的濃度水平總體上升。
科研人員在奧運前、中、后五個月密集追蹤了125名北京地區健康年輕人的炎癥和血栓形成等生物性標記物水平的變化。研究發現,125名志愿者的可溶性血小板選擇蛋白(SCD62P)平均水平由奧運前的6.29 ng/mL降低至奧運期間的4.16 ng/mL,下降了34%;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降低13.1%。這兩項指標是誘發血栓形成的因素。
如何有效預防?既然pm2.5的主要來源為機動車尾氣的排放,找出主要原因了,對個人來說就很容易找出應對的辦法了。盡量減少吸煙甚至不吸煙。煙霧中有大量的pm2.5,會對人體有著直接和間接的危害。如果無法阻止周邊的人吸煙,那么應該盡量遠離煙霧。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大霧天不能晨練。PM2.5是引起大霧天氣的重要元兇之一,因此早上起來發現霧氣比較大時,就不宜外出進行晨練。如果一定要晨練,建議帶上真正能防pm2.5的口罩進行慢跑、小跑的運動量不大的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