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體吸收充足的鈣和儲存足夠的維生素D是防治患骨質疏松癥,維持骨密度和骨強度的重要基礎。不過,單獨的維生素D和鈣都不利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雖然在臨床上也有其他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方法,不過維生素D還是有自身的優勢:
▲維生素D有助于腸對鈣的吸收;
▲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骨軟化癥,從而使骨骼更脆弱,進而增加骨折的風險;
▲維生素D與適當的鈣(1200mg)合用可以增加骨密度,降低老年絕經后人群的骨折,對于絕經前或者更年期女性無作用。
維生素D主要來自飲食和日光對皮膚的照射,生活在陽光充足地方的人們機體可以產生大量的維生素D。相反,在那些缺乏日光照射地方的人們,機體就有可能缺乏維生素D。在冬天,尤其是老年人往往更易發生維生素D缺乏,因此在飲食中注意多食用含維生素D較高的食物就尤為必要。
有研究顯示,現在人們維生素D缺乏較為普遍,一項對住院病人的研究顯示,57%的病人缺乏維生素D,估計大約50%的老年女性通過飲食吸收的維生素D量要小于推薦劑量。
美國醫學會食品與營養委員會推薦的適當維生素D補充量是:19~50歲每天200 IU;51~70歲每天400 IU;71歲以上每天600 IU。對于骨質疏松患者來說,每天服用兩次400 IU的維生素D是很有必要的。
專家提醒,在服用治療骨質疏松的處方藥時,一定要保證鈣和維生素D同時服用。長期服用維生素D,尤其是每天服用2000單位時,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可使血液和尿液的鈣水平升高,亦可引起腎結石。一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D,因此在補充維生素D時需要綜合考慮,以免使機體的維生素D長期處于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