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痛和骨折是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OP)最主要的癥狀體征。采用密鈣息小劑量間歇注射療法對骨質疏松性骨折有顯著的止痛和固鈣作用,臨床觀察20例,總有效率95%,緩解顯效率達80%。
1.1 病例選擇:本組病例均系本院經骨密度儀檢測明確診斷為OP,并經X線片或CT確診為骨質疏松性骨折。其中門診4例,住院16例;女性18例,男性2例;年齡47~72歲,平均62歲;病程5月~6年,平均9月;骨密度(BMD)降低程度骨量減少1例,骨質疏松9例,嚴重骨質疏松10例;骨折部位胸椎7例(T112例,T126例),腰椎11例(L111例,L22例),股骨頸、科累氏骨折各1例。
1.2 骨密度儀:北京廣播器材研究所出品的BMD-400E單光子骨密度測定儀(SPA)。
1.3 OP診斷標準:按1998年《骨質疏松學》:中國人OP診斷標準。
1.4 骨質疏松性骨折定義:有明顯骨痛,并有非暴力性外傷(如摔倒、持重物、扭轉等),并經BMD測量明確有不同程度骨質疏松,經X線片或CT檢查證實有骨折或椎體壓縮30%以上者。
2 方法
2.1 藥物:密鈣息(密蓋息)注射液 50IU/ml,由北京諾華制藥公司出品。
2.2 用法:隔日肌注密鈣息50IU,連用7~14次;同時加服鈣爾奇D片,日服二次,每次0.6克。
2.3 其他治療:椎體壓縮采用仰臥板床、壓縮部墊小軟墊、休息15~20天;肢體骨折采用牽引或小夾板固定。
3 結果
3.1 觀察指標:治療前及每注射2次后分別記錄骨痛程度(以標尺法確定百分數);治療前及治療滿7次后檢查BMD。
3.2 療效評定標準:臨床緩解:可見骨痛減輕>50%/BMD與本地同性別骨峰值比較的降低值較治療前減少>40%;顯效:骨痛減輕25%~50%/BMD降低值較治療前減少20%~40%;好轉:骨痛減輕<25%/BMD降低值較治療前減少<20%;無效:骨痛治療后未減輕,BMD降低值未減少。
3.3 結果:20例中,治療7次的11例,治療10次的7例,治療14次的2例,平均治療8.8次;治療中僅發(fā)現(xiàn)一過性面部潮紅熱感、輕度惡心嘔吐感各1例,均于對癥處理后繼續(xù)用藥自行消失。未發(fā)現(xiàn)其他不良反應。結果:臨床緩解5例(25%),顯效11例(55%),好轉3例(15%),無效(中止治療)1例(5%)。多數于注射2~3次后起效,注射5~6次后療效顯著。
4 結論
OP是一種以低骨量、骨組織的微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骨折的全身代謝性骨病。骨痛是OP最常見的主要癥狀,其主要原因是因骨轉換過快、骨吸收增加致骨小梁破壞和繼發(fā)性肌痙攣,另一原因是骨折、以非暴力性的脊椎體壓縮性骨折為最多見。對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骨痛,一般非甾體抗炎藥療效不佳,且對老年人副作用較多。
密鈣息注射液系人工合成的鮭魚降鈣素制劑,通過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抑制溶骨和刺激成骨細胞形成、增加活性等機制,對骨質疏松性骨折有明顯的止痛、固鈣作用。我們采用小劑量間歇注射療法治療骨質疏松性骨折,平均用藥8.8次,臨床觀察證明確有顯著緩解骨痛和增加骨密度的作用。表明密鈣息是治療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安全有效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