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因素
不同性別的確定校正發病率分別為男0.52/10萬人年,女0.66/10萬人年,女孩的1型糖尿病確定校正發病率顯著高于男孩,這與日本、香港地區的研究結果一致〔4〕。其原因有待于深入研究。不同年齡組的發病率顯示10~14歲年齡段的發病率最高;進一步分析發現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持續增加,至10歲時達最高峰(0.99/10萬人年),隨后略有下降。本次結果與其他國家的研究相吻合〔5,6〕。一般認為這與10~14歲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兒童,生長激素分泌增加有關。從預防的角度看,10~14歲兒童是1型糖尿病發生的高危人群。
遺傳因素
目前,全世界不同地區的1型糖尿病發病率有數十倍差異,不少學者認為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遺傳因素。由于人種間不同遺傳背景的差異使各民族之間的1型糖尿病發病率變化很大,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本研究顯示八個民族的1型糖尿病發病率存在有10倍以上的差距。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對1型糖尿病發生的影響也不可忽視。20個地區的1型糖尿病發病率的變化(圖3)顯示不同地區的發病率很不一致。我國大陸兒童1型糖尿病的發生呈現明顯的南低北高的變化規律。研究結果還顯示大城市如上海和北京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其它非少數民族自治區的中小城市。城區與郊縣(農村)兒童1型糖尿病的確定校正發病率,城市市區兒童的發病率顯著高于郊縣和農村。一方面原因在于市區生活水平高,或接觸環境危害因素可能性較高,這有待于進一步驗證;另一方面,農村醫療條件相對較差,漏報或未診斷而昏迷死亡的情況發生于農村可能較多。
因此,影響1型糖尿病發病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別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而發病機理,目前認為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細胞受病毒或毒物等破壞,在遺傳傾向基礎上引起的自身的免疫反應而發病。一般認為B細胞破壞的機制有兩方面,一是病毒或毒物有直接破壞細胞的可能性,二是大多數情況下是這些外因使胰島B細胞產生了某種變化,通過誘發自身免疫反應使細胞緩慢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