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辛貝吲哚布芬片是唯一突破抗血栓治療“藥物抵抗”、“高不良反應”、“高出血率”三大世界性醫學難題獨家藥物。辛貝吲哚布芬片是可逆、選擇性多靶點抗血栓藥物。
吲哚布芬片(Indobufen)是新一代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通過抑制多種血小板因子釋放和影響花生四烯酸代謝,發揮其抗血小板聚集、改變血小板功能的作用。從而具有選擇性地作用于循環的血小板,阻斷血栓形成,能夠防治與血小板高聚集狀態有關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
辛貝 吲哚布芬片 是意大利Farmfalia Carlo Erba公司通過近30年艱苦探索于1970年成功研制的抗血栓新藥,1984年8月在意大利首先上市,此后在包括歐共體在內的十余個國家先后上市,在亞洲地區的廣泛應用始于韓國,2009年達到高峰,由此引起中國、印度、日本等多個亞洲地區國家醫學界的高度關注。
辛貝吲哚布芬片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討辛貝-吲哚布芬對缺血性
腦血管病患者的抗血小板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擇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55例,采用隨機雙盲雙模擬對照研究,隨機進行分組。(1)治療組20例:吲哚布芬,200 mg,bid,持續6周。(2)對照組20例:晨鹽酸噻氯匹定一片(250 mg),晚空白片1片,持續6周。(3)開放組15例:吲哚布芬,200 mg,bid,持續6個月。治療、對照組治療前、治療6周后(約42 d)各一次;開放組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各一次,監測血小板凝聚及血常規,出凝血時間等指標。結果治療組、對照組以及開放組治療后血小板聚集率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吲哚布芬組與鹽酸噻氯匹定組可能與用藥有關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開放組治療后出、凝血時間較治療前延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數值在正常范圍內。治療組,對照組及開放組治療前后腎功,肝功及血,尿常規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吲哚布芬片能顯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與鹽酸噻氯匹定片相當,吲哚布芬片不良反應少且輕微,安全性高。(來源:《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內科; 2010年10期 張栩 孫兆林)
20多年的科研與臨床實踐證實,吲哚布芬通過可逆、選擇性抑制COX,使血小板強效激活劑TXB2迅速減少,有效降低ATP、5-羥色胺、PF3、PF4、β-TG等水平,使血小板粘附性顯著降低,同時,強效抑制ADP、AD、PAF、膠原、AA等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從而使其抗血栓臨床療效大大提高,達到了同類品種的2~5倍,而不良反應卻顯著降低,最為關鍵的是截止目前全球無1例關于吲哚布芬的“藥物抵抗”報道。
辛貝吲哚布芬片迅速起效并持續改善各項臨床指標,胃腸道反應小,使用簡單方便,適合長期服用,是動脈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腦、外圍血管病變和靜脈血栓形成疾病、
糖尿病微循環病變等抗血栓治療首選用藥,亦是血管外科手術、血液透析時防止血栓形成的理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