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直腸癌是由直腸組織細胞發生惡變而形成。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增加,有報道大腸癌(結腸癌+直腸癌)的發病率位列第三位(前兩位是肺癌及胃癌),到2015年大腸癌的發病率可能超過肺癌及胃癌的發病率,位列第一。因此關于直腸癌的診斷及治療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下面講講直腸癌的癥狀。
直腸癌早期可無癥狀,隨著癌灶逐漸增大,可產生一系列癥狀。便血:便血是直腸癌最常見的癥狀,但常被患者所忽視。便血多為紅色或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有時伴有血塊,壞死組織。上述癥狀是由于癌腫增殖后血運引起障礙,組織壞死糜爛,潰破感染,潰瘍形成的后果。
大便習慣改變。由于腫塊及其產生之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癥狀,便意頻繁,排便不晝感,里急后重等癥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最初這些“假性腹瀉”現象多發生在清晨起床不久,稱晨起腹瀉(morning diarrhea)。以后次數逐漸增多,甚至晚間不能入睡,改變了往日大便習慣。
腸道狹窄及梗阻現象。癌腫繞腸壁周徑浸潤,使腸腔狹窄,尤在直腸乙結腸交界處,多為狹窄型硬癌,極易引起梗阻現象。直腸壺腹部癌,因多是潰瘍型,直甩壺腹部較寬闊,估計約1~2年左右才引起狹窄梗阻,大便形成變細,排便困難,便秘,引起腹部不適,氣脹及疼痛。由于糞便堆積,在梗阻上段乙結腸部位,有時在左下腹部,可捫及條索狀腫塊。
肛門疼痛及肛門失禁。直腸下段癌如浸潤肛管部可引起局部疼痛,如累及肛管括約肌則可引起肛門失禁,膿血便經常流出,污染內褲;癌腫感染或轉移,可引起腹股溝部淋巴結增大。
其他。直腸癌晚期如浸潤其他臟器及組織,可引起該處病變癥狀,侵犯骶神經叢可使骶部及會陰部疼痛,類似坐骨神經部疼痛;侵犯膀胱、前列腺,可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直腸瘺、尿道直腸瘺,女性可引起陰道直腸瘺,陰道部排出糞便及粘液膿血。肝轉移后可引起肝腫大、黃疸,腹水等癥狀,全身癥狀可有貧血等惡液質現象有時還可出現急性腸梗阻、下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后引起彌漫性腹膜炎等癥狀。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現代社會,有的人主張以多吃肉少吃飯來
減肥。其實,這是沒什么依據更是弊多利少的。因為吃肉多,粗糧米飯及纖維素吃的很少的話,糞便通過腸道的時間就變慢,其結果是最終增加了糞便毒素、至癌促進劑對大腸粘膜的接觸而增加了癌變的機會,糞便致癌物質在在腸道停留的時間越長,腸道受到傷害就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