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生率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隨著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漸升高,認識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顯得尤為重要。那么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如何進行結直腸癌的治療呢?
導讀: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
腫瘤,發生率僅次于
胃癌和
食道癌。隨著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漸升高,認識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顯得尤為重要。那么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如何進行結直腸癌的治療呢?
在我國常見惡性腫瘤死亡中,結直腸癌患者在男性占第五位,女性占第六位。近二十年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在逐漸增加,同時,其發病年齡趨向老齡化。在西方發達國家,結直腸癌是僅次于
肺癌的第二位惡性腫瘤。
直腸癌在早期缺少癥狀,病人一般無明顯異常改變。當腫塊達1~2cm時,由于腫瘤的侵蝕,腸粘膜遭受到腫塊的異物性刺激,分泌物增多,因此在排便時也有少量的粘液排出,多數在大便的前端或于糞便的外面附著。隨著腫瘤的增大,分泌粘液也增加,有時隨著排氣或突然咳嗽腹內壓增加,可有粘液從肛門流出。當腫瘤增大,形成潰瘍或有壞死合并感染時,便會出現明顯的直腸刺激癥狀,出現排便次數和糞便性質的改變。排便次數增加,每天2~3次,呈粘液便,稀便,粘液血便。常被誤診為“腸炎”“痢疾”“
潰瘍性結腸炎”等。但是,直腸癌腹瀉癥狀并不象結腸炎那樣,來勢急,好轉快;也不象痢疾那樣典型的出現里急后重癥狀。直腸癌的直腸刺激癥狀是既緩慢又逐漸進展,在合并感染時刺激癥狀明顯,一經對癥處理也可以暫時好轉,但是經過較長時間的治療仍有粘液血便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當病人出現下列情況時,應去醫院做詳細檢查:
①大便習慣異常,排便次數增加,同時出現少量粘液性便、粘液血便,經治療不好轉者,或經治療后好轉而復發者,應及時確診治療。
②既往有粘液便、腹瀉病史,但癥狀輕微者突然增重,與原來排便次數、排便的性質發生變化時,也應再次復查確診。
③無明顯原因的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經短期治療無好轉者,在胃部經過鋇劑透視未發現異常時,應去醫院做直腸部位的檢查。
④排便費力,排出的大便有壓跡,呈槽溝狀扁條狀、細條狀等,一定要做直腸指診。以上四種情況有任何一項都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有條件的地方,最好請外科或肛腸科醫生檢查。
結直腸癌早期的治療常用的有手術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內鏡下治療和中醫中藥治療。其中手術療法是根治結、直結癌的最有效的方法,凡適合手術的患者,應及早行手術切除治療;而中醫中藥治療可作為輔助及支持治療,改善癥狀,延長生存期。
認識直腸癌的早期癥狀,有助于適時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治療,抑制病情的進一步惡化,使得患者盡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