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我們大家都知道是惡性
腫瘤之一,而患有大腸癌遠遠離不開和飲食有很大關系,以及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那么,為什么大腸癌患者會經常腹瀉呢?針對為什么大腸癌患者會經常腹瀉的問題,腫瘤科專家給出以下解釋。
1、腸道內環境:大腸癌手術后腸內環境發生了變化,某些有益的定植細菌數目減少,又加上抗生素的使用,使腸道對抗生素敏感的正常菌群受到抑制,某些抗藥菌株及有害菌群得以大量繁殖,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引起腸內菌群失調,而致腹瀉。
2、手術:大腸癌手術需要切除部分腸段,造成腸粘膜吸收面積和腸管內有效容積減少,導致大便含水量增加,排便次數增多。有的中低位
直腸癌要求保留肛門,由于腫瘤離肛門較近,位置較低,手術時需要充分暴露手術視野,組織牽拉可能使肛門括約肌或盆底
神經損傷,導致術后肛門括約肌功能失調,也可致腹瀉。
3、飲食: 手術后患者往往身體虛弱,家里人希望患者能早日康復,雞魚肉蛋自不必說,海參、鮑翅也想法送來,各種營養品、保健品更是應有盡有,恨不得讓患者一下子全都吃了,其實,這時候患者的胃腸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有的東西吃了沒法吸收,有的東西并沒有其宣傳的功效,吃多了反而會增加胃腸負擔,導致消化不良,出現腹瀉。
4、化、放療:大腸癌手術后,大部分需要輔助化療,部分直腸癌患者術后還要放療,目的是提高根治率,減少復發轉移。但是化療藥物對腸壁可產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引起腸壁細胞壞死,造成吸收障礙,而致腹瀉,放療可引起放射性腸炎,出現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