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欄目介紹宮頸癌相關信息,包括宮頸癌常識,宮頸癌的治療,宮頸癌藥物以及宮頸癌患者相關生活調理等。百濟新特藥房,全國連鎖,專科經營宮頸癌用藥
一、診斷
(一) 臨床診斷
診斷本病,可參考以下標準進行。
1.陰道分泌物增多,初期為漿液、粘液性,中晚期多呈淘米樣或膿血樣,具有特殊臭味。
2.接觸性出血或陰道不規則出血,尤其是絕經后陰道不規則出血。
3.宮頸細胞刮片檢查巴氏Ⅳ~Ⅴ級。
4.宮體組織檢查陽性。
5.宮旁、盆腔及遠處轉移灶。
6.CT掃描可顯示晚期病變的大小、外侵范圍及程度。
(二)病理診斷
1. 按組織來源可分為:①鱗狀上皮癌;②腺癌;③混合癌:此型有兩種情況,一型是鱗腺癌,一型是腺棘癌;④毛玻璃細胞癌。
2. 按組織分化程度可分為3級。Ⅰ級(高分化鱗癌):指癌細胞達到宮頸表層細胞的最高成熟程度;Ⅱ級(中分化鱗癌):指癌細胞達到宮頸上皮中層細胞的成熟程度;Ⅲ級(低分化鱗癌):指癌細胞處于宮頸上皮基層細胞的不成熟程度。
(三)臨床分期
1994年蒙特利爾召開的FIGO代表大會上,國際婦科
腫瘤專業委員會,對
宮頸癌的分期作了部分修改。修改后的宮頸癌分期如下:
0期:原位癌或上皮內癌。
Ⅰ期:癌嚴格局限于子宮頸。
Ⅰa期:僅在顯微鏡下能鑒別的浸潤癌。所有肉眼可見病變甚至于僅僅是淺表浸潤也都定為Ⅰb期。浸潤癌局限于可測量的間質浸潤,最大深度為5mm,寬度不超過7mm。
Ⅰa1期:可測量的浸潤癌間質浸潤深度不超過3mm,寬度不超過7mm。
Ⅰa2期:可測量的浸潤癌間質浸潤深度超過3mm,小于5mm,水平擴展不超過7mm。
Ⅰb期:臨床病變局限于子宮頸,或臨床病變超過Ⅰa期。
Ⅰb1期:臨床病變不超過4mm。
Ⅰb2期:臨床病變大于4mm。
Ⅱ期:癌已超過宮頸,但未達盆壁,癌累及陰道,但未達陰道下1/3。
Ⅱa期:無明顯宮旁浸潤。
Ⅱb期:有明顯宮旁浸潤。
Ⅲ期:癌浸潤達盆腔。直腸檢查時腫瘤與盆腔間無間隙。腫瘤累及陰道下1/3。有腎盂積水或腎無功能者均列入Ⅲ期,但非癌所致的腎盂積水及腎無功能者除外。
Ⅲa期:宮旁浸潤未達盆壁,但累及陰道下1/3。
Ⅲb期:宮旁浸潤已達盆壁,或腎盂積水或腎無功能。
Ⅳ期:癌播散超出真骨盆或臨床侵犯膀胱或直腸粘膜。
Ⅳa期:癌播散至全部鄰近器官。
Ⅳb期:癌播散至遠處器官。
二、鑒別診斷
1.子宮頸糜爛 可有月經間期出血,或接觸性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多,檢查時宮頸外口周圍有鮮紅色小顆粒,拭擦后也可以出血,故難以與早期宮頸癌鑒別。可作陰道脫落細胞學檢查或活體組織檢查以明確診斷。
2.子宮頸外翻 外翻的粘膜過度增生,表現也可呈現高低不平,較易出血。但外翻的宮頸粘膜彈性好,邊緣較整齊。陰道脫落細胞學檢查或活檢可鑒別。
3.子宮頸息肉 臨床上可有月經期出血,或接觸性出血。但宮頸息肉表面光滑,彈性好,病理可明確診斷。
4.宮頸濕疣 現現為宮頸贅生物,表面多凹凸不平,有時融合成菜花狀,可進行活檢以鑒別。
5.
子宮內膜癌 有陰道不規則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多。子宮內膜癌累及宮頸時,檢查時頸管內可見到有癌組織堵塞,確診須作分段刮宮送病理檢查。
6.其他宮頸良性病變 子宮粘膜下肌瘤、子宮頸結核、阿米巴性宮頸炎等,可借助活檢與宮頸癌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