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克羅恩病和潰瘍性腸炎,統稱為炎癥性腸病。炎癥性腸炎的三大癥狀:腹瀉、腹痛、發熱。那么,在日常飲食中,炎癥性腸病飲食是怎么樣的?
在日常生活中,
炎癥性腸病患者更是需要注意飲食調理。良好的飲食能夠促進腸道自身愈合,飲食調理可以輔助性地治療炎癥性腸病,緩解癥狀,防止復發。這是炎癥性腸病治療的新概念之一。對于炎癥性腸病患者而言,飲食上總體應把握食物質軟、易消化、高營養的原則,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具體有下面幾方面:
1.每餐以正常食量2/3為宜,每日進餐4-5次。
2.減少油膩和油炸食物的攝入,如果有乳糖不耐受的人,應減少牛奶和奶制品的攝入。也不要吃引起腸脹氣的食物如黃豆、芋頭等,而魚、蝦、蟹及蠶繭等容易引起過敏的一類食物也應該少吃為宜。
3.限制高纖維食物的攝入,如堅果、玉米、一些蔬菜。高纖維食物促進腸道蠕動,如果小腸沒有消化完全的話,還會導致腹瀉,所以一般建議以低纖維、少渣飲食為妥。
4.膳食供應給足量的熱能及優質蛋白、無機鹽、維生素,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冷飲等。
5.IBD患者多缺乏葉酸,維生素A、B6、D、K,以及鈣鐵等多種營養素,應進食富含以上營養素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