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易蒙停的不良反應
易蒙停又稱鹽酸洛哌丁胺,是治療急慢性腹瀉新藥。它不影響正常的生理菌群,作用于腸壁的阿片受體,阻止乙酰膽堿和前列腺素的釋放,從而抑制腸蠕動,增加水及電解質的吸收,其代謝產物主要通過膽汁經糞便排出,臨床療效好,副作用少。現將不良反應綜述如下。
1.藥疹
某急性胃炎患者口服易蒙停2粒,6h后全身皮膚劇癢,頸、軀干、雙上肢、雙股皮膚見彌漫性紅斑,間以島嶼狀正常皮膚,局部見密集分布的針帽大小的鮮紅色斑丘疹,經診斷為猩紅熱樣藥疹。予以抗過敏藥物治療3d后,皮疹全退。
某患者因腹瀉口服易蒙停2mg/次,共2次。腹瀉止,遂停服任何藥物。1周后,自覺四肢皮膚瘙癢,出現大小不等淡紅色皮疹,融合成片,隨后軀干頭頸部出現皮疹。第3d又感雙手指關節腫脹,疼痛,不能握拳,晚間自行緩解。經診斷為遲發性過敏性皮疹,給予抗過敏藥物治療10d后,皮疹完全消失。
2.面頸肌陣發性痙攣
某患者因慢性腹瀉口服易蒙停2mg/次,共服8mg,即自感面部肌肉痙攣,上下頜呈咬合樣異常運動,幅度較大,同時伴有輕微點頭運動。發作時意識清楚,無大小便失禁,但說話不清。乃禁用任何藥物,24h后癥狀基本消失。但因腹瀉未止,再服易蒙停4mg,上述癥狀又加重。停藥經對癥處理,觀察24h,痊愈出院。
3.陰莖水腫
某患兒,1歲半,因急性腹瀉口服易蒙停1/3粒,tid。1d后發現患兒陰莖皮膚瘙癢,水腫發亮,無尿疼,無排尿困難。停藥后陰莖水腫逐漸消失。隔日再服用易蒙停1/3 粒,又出現陰莖水腫,停藥后消失。
4.腎功能衰竭
某患兒,26d。因腹瀉口服易蒙停0.8mg,共服3.2mg。服藥后未解大便,24h無尿,并有嗜睡。查血:Na+1229mol.L-1,K+7.7mmol.L-1,Cl-85mmol.L-1,CO2-CP16mmol.L-1,BUN9.9mmol.L-1,Cr329μmol.L-1。給予糾酸擴容治療無效。改給抗感染,改善腎血流量,利尿,腹膜透析液等治療,病情明顯好轉。8d后檢查肝功能正常,BUN7mmol.L- 1,Cr286mmol.L-1。后因家屬不愿治療,出院后不久即死亡。
5.排尿困難
患男,59歲,因腹痛、腹瀉口服諾氟沙星0.1g,易蒙停4mg后,約1h,出現排尿費力,尿后滴瀝。停用易蒙停,約2h后,排尿正常。 繼用諾氟沙星,無排尿異常。
患男,61歲。因惡心,腹痛,腹瀉口服復方磺胺甲口 惡唑1.0g,吡哌酸0.25g,易蒙停4mg。約3min后出現排尿困難。停用易蒙停,約2h后,自動排尿,繼用復方磺胺甲口惡唑,吡哌酸,無異常現象發生。(以上資料源于:易蒙停的不良反應 -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 1998, 18(2))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易蒙停的注意事項:
1.不良反應輕微,主要有發疹、瘙癢、口干及腹脹、惡心、食欲不振,偶有嘔吐,也可有頭暈、頭痛、乏力。
2.嚴重中毒性或感染性腹瀉慎用,以免止瀉后加重中毒癥狀。重癥肝損害者慎用。因用抗生素而導致偽膜性結腸炎病人不宜用。
3.本品不能單獨使用于伴有發熱和便血的細菌性痢疾。
4.小兒若發生便秘,應立即停藥。
5.因抗生素導致偽膜性大腸炎者不宜用;細菌性腹瀉及潰瘍性結腸炎、重病肝損害者慎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幼兒及小兒最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