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臨床試驗證明:每周更換一次尿袋與每日更換一次尿袋尿路感染率無顯著性差異,可以每周更換一次尿袋。尿袋為塑料制品,降解非常困難,焚燒后煙霧同樣污染空氣,每日更換一次尿袋不但加重病人的經濟負擔,而且增加護士的工作量,不如每周更換一次尿袋。
尿袋密閉式引流是臨床上常用的導尿方法,但導尿畢竟是一種侵襲性操作,治療的同時又增加了感染機會。因此,留置導尿期間泌尿系感染是醫院內感染很重要的研究內容。發現其細菌學感染特點,尋找其感染來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泌尿系感染的發生。嚴格執行密閉式引流為最佳方法,可使菌尿發生時間推遲。破壞其密閉性,可能造成感染機會。再加上疾病后機體免疫力下降,不斷打開密閉系統更增加了感染機會,故無必要每日更換尿袋。
留置導尿培養出的細菌多為條件致病菌,未見有來自會陰部的常見大腸埃希菌的污染。藥物的總敏感率為38.3 %,表現出對大部分抗生素耐藥,且為多重耐藥。抗生素應用同時亦造成耐藥菌增多,耐藥性增強。一旦發生泌尿系感染,將難以選到有效的抗生素,留置尿管期間是否應用抗生素仍值得探討,但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的濫用確屬必要,所以此應引起臨床醫生的足夠重視。
留置導尿易引起尿路感染。預防尿路感染,可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①盡量避免導尿。非導尿不可的,要在嚴格無菌條件下操作,并保證導尿管、球囊、集尿袋的無菌性。
②盡量縮短導尿時間,盡早拔除導尿管。
③不要經常排空尿袋。在排尿前后要洗手或清潔手后戴一次性手套進行無菌操作。放尿前用碘配或碘附消毒排出口再放尿。
對留置尿管病人加強尿管護理,作好大便管理,減少污染,保證足夠尿量(每日2 5003 000 ml),達到尿路自然沖洗的目的,及時治療有陰道炎、前列腺炎的病人,減少自身感染。從留置尿管開始就定時放尿,保持膀朧的生理儲尿功能,排放尿袋內尿液時尿管一定處于夾閉狀態。加強病人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盡最大努力減少尿路感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