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傳染病院 白明山
摘要
方法:門診及住院慢性乙肝患者38例,應用Tα1,治療26周,在治療前,治療3、6個月,停藥6個月檢測HBV DNA、HBVm、肝功能;并與應用干擾素α慢性乙肝患者43例進行比較,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結果 Ta1治療組與INF-α治療組在治療期間,血清HBV DNA陰轉率、HbeAg/HbeAb轉換率及ALT復常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停藥半年后Tα1組明顯高于INF-α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Tα1治療慢性乙肝顯示出明顯的后效應。
結論 Tα1治療慢性乙肝能取得很好療效,且療效持久穩定。
關鍵詞 慢性乙肝(CHB) 胸腺肽α1(Tα1)
慢性乙肝(CHB)容易導致
肝硬化、
肝癌,治療首先抗病毒治療。α-干擾素為首選病毒藥物,由于它的副作用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干擾素治療,我們應用
胸腺肽α1(Tα1),治療慢性
肝炎,現將療效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門診及住院慢性乙肝患者38例,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齡40.2歲;應用Tα1治療為A組。選擇同期慢性乙肝患者43例,男29例,女14例,平均年齡38.6歲,應用干擾素α治療,為B組。兩組具有可比性。入選條件:診斷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血清HbeAg、HBVDNA陽性、TBil<30µmol/L、ALT為正常值上限2-5倍,無合并癥、并發癥及重疊感染;治療前半年內未接受抗病毒及免疫調節治療。
1.2 治療方法:A組,給予 Tα1(
邁普新 成都地奧制藥公司生產)1.6mg每周二次皮下注射,26周;B組給予α-2b干擾素(
安福隆 天津華麗達公司生產)5MU,開始每日一次肌注,四周后,改為隔日一次肌注共26周。兩組均給予護肝藥物治療。
1.3 檢測方法:兩組分別于治療前療程第3、6月,停藥后6個月,檢測HBV DNA、HBVm、肝功能等指標。
1.4 統計分析用x2檢驗。
2 結果
2.1 治療期間HBV DNA陰轉率兩組差異顯著性,停藥6個月后,A組陰轉率繼續上升,B組陰轉率下降,差異有顯著性,見表1。
2.2 治療期間兩組HbeAg陰轉率差異無顯著性,停藥6個月后,A組陰轉率明顯高于B組,見表2。
2.3 治療期間及停藥半年后ALT復常率A組均高于B組。見表3。
表1兩組血清陰轉率
組別 |
治療3個月 |
治療6個月 |
停藥6個月 |
A組 |
9/38(23.7) |
22/38(57.9) |
29/38(76.3) |
B組 |
11/43(25.6) |
24/43(55.8) |
20/43(46.5) |
P |
>0.05 |
>0.05 |
<0.05 |
表2兩組血清轉換率
組別 |
治療3個月 |
治療6個月 |
停藥6個月 |
A組 |
11/38(28.9) |
25/38(65.8) |
28/38(73.7) |
B組 |
14/43(32.6) |
27/43(62.8) |
17/43(39.5) |
P |
>0.05 |
>0.05 |
<0.05 |
表3兩組復常率
組別 |
治療3個月 |
治療6個月 |
停藥6個月 |
A組 |
23/38(60.5) |
29/38(76.3) |
35/38(92.1) |
B組 |
25/43(58.1) |
28/43(65.1) |
29/43(67.4) |
P |
>0.05 |
>0.05 |
<0.05 |
3 討論:Tα1是人工合成的由28個氨基酸組成的高活性小分子多肽。胸腺肽第5組份(TF5)中主要有效成份具有雙向免疫調控和直接抑制病毒復制作用,且這種作用是呈現出后效應現象。Tα1能明顯提高外周血CD4 水平,有助于HBV清除和炎癥恢復,且能顯著提高外周血IL-2活性和降低IL-6活性,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是一種良好抗炎因子,應用Tα1治療慢性乙肝,用藥過程中未發現不良反應,后期效應明顯,因國產化價格適中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江南 吳佳玉等 胸腺肽對慢性重型肝炎HBVDNA含量、T細胞亞群和白細胞介素活性的影響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1年2月第9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