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皮膚寄生蟲感染,特點是有表淺的隧道,劇烈瘙癢和繼發感染.
病因學和流行病學
疥瘡由疥螨引起.交尾后的雌螨鉆入角質層并沿隧道產卵,數天后幼蟲孵出.
疥瘡傳染性極強,通常在家中與感染病人通過皮膚-皮膚的接觸傳染(如共眠),也可通過衣服和臥具傳染.
癥狀,體征和診斷
感染后30~40天開始出現特征性的遲發性超敏反應(劇烈瘙癢的丘疹性皮疹).瘙癢劇烈,睡時更重,但這種夜間瘙癢也可見于其他瘙癢性皮膚病.
盡管病人可有數以百計的瘙癢性丘疹,但隧道往往少于10個.隧道外觀為細而微彎的黑線,數毫米到1cm長.在隧道的末端常常可見到一微小的螨蟲(0.3~0.4mm).炎性損害主要發生在指蹼,腕屈側,肘窩,腋窩,女性乳暈部,男性外生殖器,沿腰帶處和下臀部.成人不侵犯面部.在有免疫缺陷的病人和兒童,疥瘡的臨床表現不典型,如可出現大量螨蟲感染引起的非瘙癢性鱗屑損害(特別是在成人的掌跖部和兒童的頭皮).
診斷需要找到隧道.但隧道可能很難找到,因為它們數量較少,或因搔抓或繼發性皮炎變得模糊.如果在指蹼,腕部,男性外生殖器未找到隧道,需要檢查整個皮膚.一旦發現可疑隧道,應該對其表面的刮屑作顯微鏡檢查以明確診斷.刮屑應放在有甘油,礦物油或油浸法的載玻片上并用蓋玻片覆蓋(避免使用氫氧化鉀,它能使糞粒溶解).如果找到疥螨,卵或糞粒可以確診.
治療
通常局部外用藥(殺疥螨藥)治療有效.藥物必須涂抹自頸部以下整個皮膚,尤其包括指蹼,肛周及外生殖器,趾蹼等部位.藥物應保持與皮膚接觸至少12小時并最好延長至24小時,然后洗掉.盡管是快速殺滅疥螨,但癥狀改善比較緩慢.口服強的松40mg/d,連續7~10天不僅可以直接消除癥狀,還可以防止病人因為認為感染一直存在而反復涂抹殺疥螨藥物導致的過度治療性皮炎的發生.局部外用藥的首選藥物是5%芐氯菊酯,它對各個年齡組的病人都較安全.林丹霜劑或洗劑也有效果但不適合用于嬰兒和幼齡兒童,因為它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潛在的神經毒性.5%~10%的硫磺軟膏也有治療效果.所有與患者有皮膚-皮膚接觸的人員(如社會接觸或家庭成員)都需同時治療.
除非再次感染,否則很少需要重新治療.氟化類固醇激素軟膏每日2次和口服抗瘙癢藥物(如口服鹽酸羥嗪25mg,每日4次)可用于持續性瘙癢患者,療程1~2周可消除癥狀.結節性皮損可能持續1~2個月.伴發的細菌感染可能需要系統抗生素治療,但疥瘡治愈后常常自發性痊愈.有報道稱單劑伊維菌素(ivermectin)口服(200μg/kg)能治療疥瘡,但這只是一種試驗性治療.
大掃除或衣物,臥具煙熏則無必要,因為疥螨離開人體不久便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