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最常見的一種情緒狀態,比如快考試了,如果你覺得自己沒復習好,就會緊張擔心,這就是焦慮。這時,通常會抓緊時間復習應考,積極去做能減輕焦慮的事情。這種焦慮是一種保護性反應,也稱為生理性焦慮。當焦慮的嚴重程度和客觀事件或處境明顯不符,或者持續時間過長時,就變成了病理性焦慮,稱為焦慮癥狀,符合相關診斷標準的話,就會診斷為焦慮癥(也稱為焦慮障礙)。
據國家抗精神障礙疾病統計部門:目前我國焦慮癥人群高達22.5%,且此狀況有上升的趨勢,有關專家稱焦慮癥為“悄然擴展的流行病”。因此救助焦慮癥癥已經迫在眉睫,衛生部也強調“治療精神障礙疾病是我國衛生事業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專家表示,隨著焦慮癥引起的各種精神疾病,給焦慮癥癥的治療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現有的藥物治療和傳統治療存在著很大弊端,致使部分患者不能得到根治,長期遭受病情帶來的身心折磨。
焦慮癥藥物治療
①苯二氮卓類:BZD是應用、研究最廣泛的一類藥物,對軀體癥狀緩解有效,但對心理癥狀改善甚微。具有起效較快的特點。常用的藥物有阿普唑侖(0.4~1.2mg/d)、氯硝西泮(2~6mg/d)、勞拉西泮(1~3mg/d)、地西泮(10~20mg/d)等。長期大劑量可引起藥物依賴,突然停藥可出現震顫、痙攣發作、興奮及
失眠等戒斷癥狀,其它重要的危害有:肝損害、認知損害、老年患者髖骨
骨折。一般使用同一種藥物不超過3周。
②抗抑郁劑:目前多作為GAD和PD的一線藥物。三環類抗抑郁劑以丙咪嗪、去甲咪嗪和氯丙咪嗪治療焦慮的效果較好,不論對廣泛性焦慮或驚恐發作都有效;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大多數患者日用量150mg以上才見效,應注意心臟毒副反應。SSRI副作用小,患者依從性好,在不能耐受三環類的患者中效果更好,可供選擇的有氟西汀(20~40mg/d)、帕羅西汀(20~60mg/d)、
舍曲林(50~150mg/d)、
氟伏沙明(150mg/d)和
西酞普蘭(20~40mg/d)、左旋西酞普蘭(10~20mg/d)等。文拉法新、
度洛西汀等具有去甲腎上腺素和5-HT雙重作用,對焦慮癥的療效肯定。
③丁螺環酮:對GAD有效,驚恐障礙和社交焦慮障礙的效果不明顯。劑量為15~60mg/d,但其起效慢,2~4周才起效。服用次數多,影響依從性。使用BZD后效果不佳。作用機制是對突觸前5-HT1A自調受體的激動作用,減少中樞背縫核5-HT能放電。與BZD比較,主要優點是鎮靜作用弱、運動障礙輕、對記憶影響小、無成癮性,可以同時治療伴輕度抑郁的焦慮。
④α-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普萘洛爾用于減輕焦慮患者植物神經功能亢進的癥狀,如心動過速、震顫、多汗等有一定效果;對靜坐不能效果最好;對減輕焦慮和防止驚恐發作效果不大。
焦慮癥只要積極配合治療,改善心態,相信是能治好的。